关灯
护眼
字体:
《陶匠的女儿》4 街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切准备停当,天也亮了许多。灶火里填了些煤块,稀饭在锅里煮着,佳琳关上店门,踏着三轮车,哼着歌儿,在这空荡荡的街上,往北大街农贸市场而去。

街道两旁的路灯虽然还亮着,可是象患了白内障似的,光线柔弱得几乎照不到它脚下的路面了。

从饭馆往东不远有个巷道,穿过去就是北大街。白天,这里是地摊小贩的天下。正街管的严,那些手推肩挑的小东小西,刀割锤敲的手工技艺,便一股脑地涌到这个背巷里来了。铁制农具,高粱扫帚,小孩衣服,大人鞋垫,枣木擀杖,梨木案板,荞麦踅面,红薯饸烙,布票粮票,古玩旧钞……修鞋的,算命的,拔牙的,推拿的,换壶底的,点黡痣的,爆玉米花的,炸油糕的……一个摊挨着一个摊,一个筐连着一个筐,严严实实,密不通风。传统在这里汇合,历史在这里聚会……不过,这是早上九、十点以后的光景。在此之前,这条平平展展的水泥路面是空空如也,畅通无阻。可家常饭馆的年轻女主人却舍车头往西,反其道而行。她显然知道,走南环几乎要多走一半的路,而且这样的舍近求远她也并非为了锻炼身体。

车轮在她双脚的驱使下轻快而有节奏地向前旋转,她的身子合着这样的节奏在前后左右轻轻摇晃。她时不时仰起脸,任由灯光透过路旁梧桐叶子的空隙,把那斑斑驳驳的光点,洒在自己的脸颊和身上。一会儿,她就哼起了涓涓山泉一样婉转清丽的歌曲小调。有人临近,声音渐息,人一走远,又重新响起。

而这,是她的梦想。

时至今日,农村人对城市富华生活的向往依然无与伦比。而佳琳的心愿与众不同。她最大的期盼就是茶余饭后,沿着街边这树与灯造就的明暗交织的迷人的光影,挽着心爱人儿的臂膀,有说有笑地漫步徜徉。到县城打工的第一天,这排梧桐树就成了她梦的寄托。傍晚,关上店门,她独自一人款款而行。月亮上来了,就多呆会儿,小雨淅淅沥沥,就撑把伞。开了店,她依然延续着自己的习惯,让她唏嘘的是,伟光如影随形,一路上总是嘟嘟囔囔,没完没了:“天天在这树底下走来走去有啥意思!”叫他一个人待家看电视吧,他又不愿意。

与县城其它地方空寂的清晨不同,北大街的农贸市场在夜色褪去之前,早已是人头躜动,人声嘈杂。这个点来的都老顾客熟主顾,大家省略了习以为常的讨价还价东挑西拣,买卖的环节简明而快捷。

佳琳把三轮车停在市场入口,进去,和两旁的菜贩打着招呼。她在一堆红白萝卜跟前停住,蹲下身子。卖菜的拿了个袋子过来:“要多少?”说着拿起个就往袋子里装。佳琳把装进袋子里的白萝卜掏了出来。

菜贩关怀有加:“你甭沾手,这都是土。你要哪个,我给你拿。”

佳琳把白萝卜在手里掂了掂,小声说:“田师傅,糠了。”

“只一点点,吃起味道没一点麻达。”

佳琳给它放在一边。

“好我的琳琳娃哩,你是蒸包子哩又不是切丝调凉菜,拌成馅儿谁能吃得出?”田师傅压低声音,“算咧,不说了,给你这个价。”田师傅伸出最后面的三个手指头。

佳琳脑袋一歪:“包子要是你全要,我就拿它包。”

田师傅语噎:“你,你这女子。”

佳琳催他:“快点,我还忙着呢。”

“就你鬼精。”田师一指旁边麻袋,“自个拿去。”

“谢了!”

买好萝卜,佳琳来到一家肉案前,低头瞧着猪肉身上的**,以此分辩公猪肉和母猪肉。

她指着最旁边的一扇,叫割了五斤五花肉。

佳琳买好东西,依旧哼着歌,原路返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