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道教词语)
方士:方术之士,即方技之士与数术之士。
1.方术之士。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
2.周朝官名。掌王城四方采地的狱讼。
3.泛指从事医、卜、星、相类职业。
1.方术之士。
信仰谶纬学说,擅长祭拜鬼神,炼丹长生,也称法术之士。在周朝被赐予同名官职,兼管刑狱。[2]
2.周朝官名。掌王城四方采地的狱讼。
《周礼·秋官·序官》:“方士,中士十有六人。”郑玄注:“方士,主四方都家之狱者。”贾公彦疏:“掌都家,郑彼注云:都,王子弟及公卿之采地;家,大夫之采。主此三等采地之狱。采地在王城四方,故云方士也。”[3]
3.泛指从事医、卜、星、相类职业的人。
清朝文字狱导致史料缺失,中医和炼丹被混为一谈,《史记·封禅书》:“驺衍以阴阳主运显於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
唐李端《赠道者》诗:“窗中忽有鹤飞声,方士因知道欲成。”
《宣和遗事》前集:“温州有方士林灵素……学道於赵昇道,数载,善能妖术。”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察周季之思潮,略有四派……四曰燕齐派,则多作空疏迂怪之谈,齐之驺衍、驺奭、田骈、接子等,皆其卓者,亦秦汉方士所从出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此指医生。
解释**
养生名词
遵崇谶纬思想而推奉方术之士。《史记·秦始皇本纪》:“方士欲炼以求奇药。”其出现不晚于周,至秦汉大盛,并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方士集团,即所谓方仙道或神仙家。又以所主方术不同而有行气吐纳、服食仙药、祠灶炼金、召神劾鬼等不同派别。神仙思想及其方术,成为后世道教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支柱。
医者之称谓
《素问·五脏别论》:“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
王冰注:“方士,谓明悟方术之士也。”
张志聪《素问集注》:“方士,修炼方术之士。”
丹波元简《素问识》:“《文选·七发》:‘方术之士。’李善注:孔安国《论语》注云:‘方。道也。’
森立之《素问考注》:“案:方士犹云道士,谓方术之士。巫相医卜之术,亦皆谓之方士也。《太平御览》六百六十六引《太霄经》曰:‘人行大道,谓之道士。又云:从道为事故称也。’可以征矣。盖修养真服饵诸方,故谓之方士,若医方亦其一端耳。即此云‘方士’者,医人之谓也。《广韵》十阳:‘方,法术也。’”
胡天雄《素问补识》:“方术之士,好以长生不死之术以说人君,盖古代神仙家之流,秦之徐福,汉之辛垣平、李少君皆是。”
程士德高校教参《内经》:“方士:王冰注:‘方士,谓明悟方术之士也。’《素问集注·卷二》:‘方士,修炼方术之士。’又称‘道士’,指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之人,这些人除以修炼成仙和‘不死之药’以迷惑人们外,亦懂得一些医理和方药,故亦引申为医生或通晓医理之人。但这里的方士是指医生。”
方术之士,即方技之士与数术之士。古代有“道医”、“方士医”之称谓,为道者必须兼修医术,葛洪《抱朴子》:“是故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或“以医传教”、“借医弘道”,或“援医入道”、“援仙入医”,而有“医道同源”、“医道相通”之说。历代名医如汉之董奉,晋之葛洪,南北朝之陶弘景,唐之王冰、杨上善者等,皆道医也。
方,指方技。术,指数术。
官名
《周礼》谓秋官司寇所属有方士,设中士十六人,以下有府、史、胥、徒等人员。掌都家的狱讼。郑玄谓:都,周王子弟与公卿的采地;家,大夫的采地。方士听取都士、家士办案结果,呈报司寇,以便**定案。
西周的乡遂司法官员设置,西周地方上在畿内按区划乡,遂,县,都,邑等分别设有乡士,遂士,县士,方士,讶士等,负责各该地区的刑民事案件的审理。道士——
①指奉守道教经典规戒并熟习各种斋醮祭祷仪式的人。一般指道教的宗教职业者。有出家的全真道士和居家的正一道士之分。又因道士的穿戴和追求成仙,故有“黄冠”、“女冠”、“羽士”、“羽客”等别称。②即“方士”。古代泛指从事巫祝术数(包括天文、历法、医术、神仙术、占卜等)的人,后一般指能“求仙药”、“通鬼神”的人。③泛称有道之士: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陵,固守一德。④佛教僧人: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
术士——
1.法术之士。2.儒生。3.指儒生中讲阴阳灾异的一派人。4.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5.策士;谋士。
方术士——
1.即方士。专门从事星占、神仙、房中、巫医、占卜等术的人
道士——
①指奉守道教经典规戒并熟习各种斋醮祭祷仪式的人。一般指道教的宗教职业者。有出家的全真道士和居家的正一道士之分。又因道士的穿戴和追求成仙,故有“黄冠”、“女冠”、“羽士”、“羽客”等别称。②即“方士”。古代泛指从事巫祝术数(包括天文、历法、医术、神仙术、占卜等)的人,后一般指能“求仙药”、“通鬼神”的人。③泛称有道之士: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陵,固守一德。④佛教僧人: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
术士——
1.法术之士。2.儒生。3.指儒生中讲阴阳灾异的一派人。4.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5.策士;谋士。
方术士——
1.即方士。专门从事星占、神仙、房中、巫医、占卜等术的人汉武帝之所以崇拜鬼神,跟一个人有关,这个人的名字叫李少君。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那是一个寒气逼人的冬天,当时即位才八年、年仅二十三岁的汉武帝来到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的五畤祭祀上天,以求来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结果汉武帝邂逅了李少君。就是这惊鸿一瞥,汉武帝对这位“得道高仙”敬佩不已,为了试试看他的“能量”,他把李少君请到宫中,不是叫他喝茶吃饭,也不是神聊,而是对他进行“考古”。
他在宫中找了件旧铜器,然后问他铜器的来龙去脉。李少君虽然不是活神仙,但头脑转得一点也不比别人慢,他知道什么事说得越神乎其神就越好,于是,想也不想便接口道:“这乃是齐桓公当年陈列于柏寝台那件铜器。”
只一句,就把汉武帝唬住了。他心想,这铜器陈列于宫中多年,我都不知道他的来龙去脉,只是胡诌了一个想为难为难李少君,却不想李少君竟答得如此畅快,看来这李少君果真非等闲之辈啊!
“陛下知道黄帝是怎样成仙的吗?”李少君问。
汉武帝摇了摇头。
李少君接下来开始他的神奇演说了,他说黄帝成仙是这样炼成的:“祭祀灶君,可以驱使鬼神;驱使鬼神,可以得到丹砂;烧炼丹砂,可以化成黄金;使用黄金器皿,可以延年益寿;延年益寿,可以上蓬莱;上了蓬莱,可以见到神仙;见到神仙,可以去泰山封禅;泰山封禅后,就能长生不老。”
应该说李少君的话很是精妙,以至于汉武帝听后也是大为赞赏,同时也悠然神往,于是汉武帝决定学习长生不老之术,他派遣道士到海上寻找蓬莱山的所在地和安期生的芳踪。
而李少君从此以后长住宫中,变成了化学家,利用丹砂等药物,提炼黄金。也许是炼丹过于劳累,也许是在炼丹的过程中中了某种化学物质的毒,也许是命里注定。总之,李少君在黄金尚未炼成时,就一命呜呼了。
汉武帝宠信的第二位术士叫李少翁。
李少君走了,汉武帝求神的决心却更加坚定了。取代李少君的是一个叫李少翁的人。这个李少翁只是一个少年,是齐地方士,绰号叫二百五。绰号的来源据说李少翁自称已活了二百五十岁了。都说事实胜于雄辩,接下来且看这个李少翁的精彩表演了。
汉武帝最宠爱的李夫人天生红颜命薄,她死后,汉武帝对她总是难以忘怀,夜里常常*****。这个李少翁眼看机会就摆在面前,自然不会放弃,马上来了个“借尸还魂”的精彩表演。
“臣可以施一种法术,叫死去的李夫人显灵,见皇上一面,以解皇上相思之苦。”李少翁说。
“真的吗?”汉武帝一听大喜过望,立马便叫李少翁快快施法。
那李少翁果然快,他马上布置了一间密室,室里布有前后两个白纱帐子罩着的榻,帐前明烛酒食一应俱全。到了晚上,他首先把“大驾光临”的汉武帝藏在前榻的纱帐中,并且做了嘘的手势:“不可轻举妄动,切记,切记。”
接下来李少翁开始神奇的魔幻表演了。只见他拿起一把扇子,左舞右摇,顿时寒气逼人,阴风习习。接下来,他嘴里念念有词,叽里呱啦念个不停。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汉武帝已被他折磨得睡眼惺忪,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了。正在这时,只听见李少翁轻声说了句“来了”。
汉武帝定睛细看,但见后榻之中,出现一衣着飘飘体态盈盈的美女来,那曼妙的身影和朦胧的美态,不是李夫人又是谁?
“李美……”汉武帝的“人”还没出口,李少翁以手掩住汉武帝的口,做了个“嘘”的动作:“陛下,千万别吭声,莫要惊动了李夫人的魂魄。”汉武帝被李少翁这一唬,果然就不敢造次了。只能远远地盯着李夫人的影子发呆,良久,直到影子消散开去,汉武帝才回过神来,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
就这样,李少翁凭着这一曲精心准备和设计的“借尸还魂”的超级大骗局,赢得了汉武帝的“芳心”,他不但得到了不少的金银珠宝,还被封为“文成将军”。
后来,他做了一件事,一件他自认为很聪明的事。他首先用钱财买通了朝中掌管牲畜的官员,然后他把写了字的绢帛拌到饲料里,让牛吞到肚子里。想以此上演“天书”下凡的故事,结果汉武帝虽然信神,但一眼就识破了李少翁的骗局。
接下就毫悬念了,汉武帝砍了李少翁的头颅。
汉武帝宠信的第三位术士叫栾大。
栾大也是个牛人,首先上演的是动手,他见了汉武帝,什么也不多说,手底下见真章,挽起袖就干上了。他表演的是“百变棋子”。他先挂一副大棋盘,然后把早就精心准备好的用鸡血、铁屑、磁石掺和而成的棋子放在上面。接下来,他双目微闭,双手合十,嘴里叽里咕噜地念念有词,神奇马上就上演了。棋子随着他的舞动而变动着,但见他指南走北,指东走西,指上走下,指左走右,静如脱兔,动如灵蛇,当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汉武帝也是啧啧称赞:“见过神奇的,没见过这么神奇的。”
栾大不愧是有备而来的“名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眼看动手的效果很成功,接下来该动嘴的时候了。
“我的仙人师傅曾说过。沙丹是可以轻而易举地炼成的,既然沙丹可以炼成,黄金也是可以炼成的;黄金炼成了,黄河之水就可以轻易堵塞;黄金炼成了,长生不老之术唾手可得;得到长生不老之术,修炼成仙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当然,栾大之所以加上可以补黄河之水一说,是特定条件的特定产物。因为当时黄河决口了,造成了黄河周边洪水泛滥成灾,这令汉武帝很头疼。栾大提到“利用黄金,补黄河之水易如反掌”时,汉武帝眼睛一亮,如果黄金真能堵住黄河决口,那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栾大的“行”征服了汉武帝,“言”又打动了汉武帝。结果高兴之下的汉武帝给了栾大四顶高帽子:五利将军、地士将军、天士将军、大通将军,并把亲生女儿卫长公主嫁给了他。
栾大的发迹和风光,一时间长安城唯他独尊,他当真过起了快乐似神仙的生活。
但后来因为去“东海求神仙”时不慎露马脚,被汉武帝处以极刑中的极刑——腰斩。
汉武帝最宠爱的第四位方士叫公孙卿。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山西汾阴挖出了一只古鼎。这原本是一件普通的考古挖掘事件,可一个叫公孙卿的山东人跑来对汉武帝说:“那是一个冬天,黄帝得到了宝鼎;这是一个冬天,圣上也得到了宝鼎。这不是偶然,这是必然。这是冥冥当中的天意,黄帝早就功德圆满成仙升天了,皇上也应该赴他的后尘成仙才对啊!趁着宝鼎出炉的时候,皇上快快去封禅,禅能通神,神能通天,天能通仙。通仙便能通一切,就能乐逍遥。”
汉武帝一听,大喜,于是直接询问公孙卿该怎么办才能升天成仙。
公孙卿只回答了八个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只这八个字,便打动了汉武帝求仙的心。于是,汉武帝任命公孙卿为郎官,负责去嵩山太室山等候迎接自己升天的神仙下降。后来果然找到了黄帝的“踪迹”,结果,汉武帝高兴之下封公孙卿为中大夫。此后,汉武帝多次往返于长安和东海之间,派船队下海寻仙,催问下落,汉武帝竟对神仙痴迷到了如此地步,当真令人匪夷所思。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听从大臣田千秋的劝谏,悔恨交加,才停止求仙活动,罢黜全部方士。至此,汉武帝的求仙活动终于告一段落。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