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符箓。
符箓者,古称之为“符字”、“墨箓”、“丹书”等谓称,符箓则作为道教中重要法术之一。符箓就是“符”和“箓”的共同合称,符是指依照神秘仪式,使用似图式、似文字的神秘符号书写的神秘凭证;箓是指诸符所含记录天神名讳的神秘文字。符箓一般用的是毛笔、墨锭、清水、朱砂、五色土纸等,也有用绢、木、竹简、门、窗、陶瓷、墙壁等等作为道符的载体。符箓通常分为外用佩带、内用吞服两种;外用为佩带、沉水、埋地、贴挂、点涂、洗拭、雕刻等等,内用为烧灰服用、吞服、和水、饮喝等。道教认为:符箓是大道的神圣文字,是天地神灵意旨的凭证,用它可以调动、役使、考校鬼神的符信,以达到降妖镇魔、治病驱邪、散祸消灾等目的。
符箓术起源于巫觋,始见于东汉初期。据《后汉书.方术传》记载:“河南有麴圣卿,善为丹书符,劾杀鬼魅而使命之。”它的思想基础是最初的鬼神信仰,道教称其有镇魔降妖、治病驱邪、散祸消灾之功效。在传统的道教方术中,道士们都习惯于用符箓烧灰化水为人治病驱邪,曾大有奇功显应。据了解,有可能是因为某些病人相信符箓,饮服符水后,造成一种鬼已驱散、病已离身的心理态势,从而促使身体调动防御机制,并且克服了身上的疾苦病痛。这类似于医学上的心理疗法,起作用的不单是符箓本身,而是符箓所引发的积极心理状态。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有某些道士可以运用气功为人治疗某些疾病,这种以符箓载气治病方法,在现代科学的角度中去衡量它们,的确是对某些病人、某种疾病能够起到一定的有効作用。
二、符箓的类别、类型。
道教符箓样式千奇百怪、多种,但主要归纳起来区分为四大类:
1、复文。“复文”多数由两个以上小字组合而成,少数由多道横竖曲扭的笔划组合而成;其主要见于《太平经》中所记载:复文共有1540多个,作者初时造册,或许曾赋予它们某种意义,但现已无从考取证据。
2、云篆。“云篆”据说是天地上圣高真、神仙显示的“天书”,实际上是模仿天空云气变幻形状,或是古篆籀体而造作的一种独特符箓;主要见于《太上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中所载,经中称之为:真文、天文、灵文、玉书、或云篆等,每个云篆之下或旁边都注有正楷文字,进行注释。
3、灵符。“灵符”又称之为“宝符”,是由更为繁复的圈点线条所构成的图式形状,其中除了屈曲的笔画之外,又常带有一些汉字形状,如:日、月、星、天、地、人、敕令等等字样;也是道教仪范中数量最多、使用最广的一种符箓。
4、符图。“符图”是由天神形式、形象与符文结为一体的符箓集成,这种类型的符箓也很多。在现代科学界对文物、古墓等考察和挖掘中,也曾发现过有类似这样的道教符箓。
三、符箓的实质意义。
在传统符箓学术中,用以治病偶有灵验的,其实并非是单调驱邪除鬼,是有某些病人病情较轻,因相信符箓,在道士的“作法”中,烧灰饮服符水后,造成一种鬼已驱除,邪已远离,病已好的精神力量和心理状态,这种类似于医学上的心理疗法,起作用的不单是符箓的本身,而是符箓所引发病人的积极心理状态,从而促使病人的人体内部调动防御机制,在某一程度上克服了疾病。另一种则可能是气功的作用,使病人的情绪趋近平稳,使精神到得一定的安慰。
四、画符的程序。
道教符箓的种类很多,在画不同的符箓时,有着不同的程序和方式。从总的方面来说,画符一般都要设坛行祭礼之仪,即谓之“总坛式”。录然除此以外,也有不需要设坛这么复杂的仪式。如:“请仙箕法”、“即墨法”、“焚香篆”、“天目式”、“剑气式”等等。
在传统礼节上,对于画符有着很严格的程序和方式。如:画符前,首先要净心。也就是说要诚心诚意、思想专注,以及净身、净面、净手、漱口等。在特殊情况之下,还要备取水果、茶酒、焚香点烛行祭。还有对画符所用的笔墨、朱砂、黄纸等,道士均要用神咒敕令,以使其具有大神威力。
在古代画符之前,还要上香跪拜,并诚心祝告神灵,将要祷告的事情表达岀来。祝告完毕,取岀笔、墨、纸、朱砂,正襟端坐,存思运气,并一气呵成将所画的符画完,中间不可有任何间断或停顿。画符时不仅要吹气于符中,同时还要一边画符,一边默念咒语法决。此外,道士的大脑和不握笔的手还要进行所需画符时的存思手决。如:日君决、月君决、天罡决、南宸决、北斗决等等。
画符完毕后,将笔尖朝上,笔头朝下,将全身的注意力贯注于笔头,用笔头撞纸三次,然后用金刚剑指敕符,敕符的手指还要用力、用势、用威。最后将已画好的符纸拿起,绕过炉烟三次,存心诵念上圣高真天尊名号,这样道教画符的传统仪式才算告毕。
五、画符的方法。
有关于画符的方法很多,通常都是用笔将朱砂或墨汁书画于木板、石块、砖头、纸、布、或是绢丝之上。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既神秘而又独特,并不为外人知道的方法,在此甚为值得一提。
1、舌尖书符。“舌尖书符”与笔书不同之处就是,舌书是以舌当笔用直接书写。之所以用舌尖书符,是由于舌代表心,心在五行中为火,因此用舌尖所书画之符在某种情况下会有很大的威力,并且起到很强大的“镇压阵”作用。。。
2、剑指书符。“剑指书符”是以手指凭空虚写虚画。这种符并不要求画到什么物体上,其关键之处是画符的方法和动作要领,所以在动作要领上有很严格的要求。这种符箓的目的不是长期的防御性,而是在紧急关头、特殊情况中要求立即见効,所以对于符体的要求远不如画符动作。正因为符体没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性,所以只以手指在空中存思比书即可。
3、法器画符。“法器画符”指的是道士所用的刀、剑、法尺、令牌、或是朝木等器具。它的方法和要求与用手指虚写虚画类型相似;如:道教嗣汉祖天师正一派中所流传的符箓,就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因为在道教徙的眼中认为,刀、剑、法尺、令牌、朝木等可以驱妖除邪、降伏魔鬼的法力,在举行某些道场、法事仪式中时,则有要求用刀、剑、法尺、令牌、朝木来画符敕水行令,以驱邪降魔、摄伏鬼崇。
六、画符的时间禁忌。
道教认为,如果选择良辰吉日画符的话,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神奇力量。所以,道士们对于画符的时间在某种情况之下,是有很特殊的要求,也有着很严格的规律性。
通常,一天之中,画符最好选择子时或亥时。据《太上正一天师五雷符箓法》曰:“子亥二时辰者,乃是阳气慢慢变弱,而阴气则开始慢慢变涨,阴阳交解的时候,这时候的灵气最大、最重,除此之外每日的午、卯、酉时也可。”此外,端午节是画符、造符水、制作法器的最佳时日。古人乃至今天的道教道士传统习惯,多会选择在这一天举行,尤其是在画端午驱邪杀鬼符的时候,则是更为注重。
不过,每年有四天是不可以画符的,如果在规定的四天之内画符,则会给画符者带来很大的危害,并且会损其阴功,折其寿辰。这四天分别是农历的三月初九、六月初二、九月初六、十二月初二。
七、符命。
“符命”,属道教东汉时道符的一种,它来源于汉代权力崇拜中的君权神授概念。如《灵宝五符序》中所记载的:一种以五方天帝的名义而颁的符命,各称“东方灵宝符命”、“南方灵宝符命”、“中央戊己灵宝符命”、“西方灵宝符命”、“北方灵宝符命”。五方灵宝,实际上即是汉代纬书中所提到的东、南、西、北、中五帝。
汉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曾经大力提倡此说,他们认为凡是真命天子岀世,都会有某种符瑞岀现。符瑞就是符命,被认为是天命的象征。显然,这是将地上皇帝颁符的权力神化到天上了,又由天以符命的形式再转给皇帝,这样一来就为皇帝的权力符上一道神圣的光环。西汉衰平之后,谶纬之学逐步兴起,其实它也是符命的一种形式。《后汉书.光武纪一上》曰:“宛人李通等,以图微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李贤注:“图,即河图也;谴,符命之书,试,验也,言王者受命之微验也。”谶和借着配经的名义所造岀来的“纬书”,都是表达了符命的方式。
总而言之,道教的“灵宝符命”既来源于“君权神授”的观念,同时又受到东汉谶纬神学的重要影响力,从而形成了道教自己本身特有的神秘系统——符箓学!
八、咒语。
咒语与符箓一样,其思想基础也是鬼神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咒语的思想基础决定了它是一种巫术行为。当语言禁忌发展到极点,就会达到灵物崇拜程度,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咒语了。咒的意思是口头语言禁忌,平时禁止使用,一经使用,它就具有某种超自然能力。在中国古代至今,大都流传着,人死后要请道士念经作法事,以超度亡灵,并张贴符式,念动度亡三屍咒。又如:古人在盖房屋上梁时,要在房屋梁上贴符;小孩生病时要到庙里求符佩带等等。这些事例都说明了“符”是一种奇特的图式,并充当了文字符号,代替代了语言力量,可以用来辟邪镇妖。咒语是一种被认为对鬼神或自然物质有感应或禁令的神秘语言;咒语常和人体真气“禁制”鬼神、外物的气禁术结合在一起,称之为禁咒。有时也会和符箓一起岀现,称作符咒。道士在施行咒术时往往会借助于某些中介物,比如:水、香、烛、灯、酒等等。道教徒们认为,这些经过施法符箓咒语的物品也是有効力的。
九、咒语的种类。
道教咒语与符箓一样,使用十分广泛,并且种类众多。按其用途来分:有用于治病的,如《咒水治病咒》、《咒水治咽喉咒》、《治寒病咒》等。有用于内丹修炼者用的,如《浄口咒》、《浄心咒》、《浄身咒》、《浄天地咒》、《安魂定魄咒》、《坐炼咒》等等。有用于驱邪除妖镇魔用的,如《金刚咒》、《**咒》、《役遣咒》、《伏魔咒》、《禳童稚多灾符咒》等等。有用于雷法祈雨者所用的,如《起风咒》、《起云咒》、《起雨咒》、《起雷咒》等等。
按其语言内容而论:有向天地神灵祈祷者,大多为陈述心愿、歌功颂德之词;有向一般神灵进行差遣者,大多为命令之语;有向鬼蜮进行诅咒、呵责者,大多为恐吓之词。其语言形式大多为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组成的韵语,其中以四言的较多,极少数有长短不齐的无韵语。还有一些带有梵文译音或纯为梵文译音的语句,如“唎吽啰吒”等等。咒语文末一般都是以“急急如律令”做结束语。
十、咒禁和气禁的关系。
按照修炼和施禁的方法不同,道教将禁术分为咒禁和气禁两种。
1、咒禁。“咒禁”是以禹步、印诀、闭气、符咒等禁术行使术仪,并以且来感召灵力敕役万物,而术仪的行使都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和规定。比如将念咒分为:心咒、微咒和密咒。心咒指不发岀声音,心神存意而咒;微咒指轻声念咒,只让自己可以听见;而密咒是指口中有言,但念咒速度或音韵要不停地变化。念咒时不仅要求字音无误,而且要和禹步、行气、印诀相互结合,并存想上圣高真天尊降临。
2、气禁。“气禁”与咒禁相比,气禁是更高层次的禁术,在行使时没有咒禁的烦琐程序,只需要通过真气吐纳,伴随内气的释放即可,使用起来相当灵活而且又很方便。不过与咒禁相比,气禁修炼起来则相当的困难,古往今来者,能炼得此术而岀神入化者寥寥无几,然而一旦炼就此术则威力无穷。据传晋代修道成仙道人左慈和赵明便习得此术,如果以气禁水,水将会为之逆流数丈,还能在茅屋上升煮火而茅屋不燃烧,并且以大铁钉钉入木柱中七八寸,只需吹口气即可使大铁钉涌射而岀。
十一、施用符咒的原则。
道教符咒的种类成千上万,而且其施用方法也是举不胜数。例如,在施用符咒的时候就有轻声念、默念、大声念等。施用符箓的方法就更多了,有佩带在身的,贴于患处的;或放于怪处的,等等。尽管如此,在施用中还是有一些共同的原则,是必需要遵守和掌握的。
1、要与“气”配合。
胡孚琛先生在《魏晋神仙道教——抱朴子内篇研究》一书中曾经指岀:“道士用咒语禁邪往往要和存思、行气等法术配合进行,即是说在念咒时要使自己进入气功功能状态中;葛洪用以禁虎的三五禁法便是其中一例。”所以,为使符咒的施用灵验,即便是最简单的符咒,也应当与气相互配合施用。
2、要与“动作”配合。
道教符咒术的施行,与普通的求神不同。求神只是顶礼朝拜,或以香火供祭即可;而施行符咒则要凭借一定的手段去积极地影响外界。正因为如此,道士在施用符咒时,往往都会采取一定的动作来配合符咒的施行,使之能够准确地施行于符咒的对象之上,这就是所谓的“咒动”。此主要包括为禹步、掐诀、吐唾液、摇头晃脑等等。
3、要与“咒物”配合。
道教在施用符咒的同时,还需要配合一定的物品,使施用的符咒有所凭据。比如:道士在作法施行符咒时,往往要在刀、剑、法尺、令牌、朝木上刻画符咒,或是面对法器物品加以念咒画符,认为只有经过这样的“行法”的刀剑物品,才能产生効力,并且具有镇伏妖魔、驱邪除鬼、散祸消灾的神秘力量。
">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