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朝经济适用男》漕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规则制定者处于庙堂之高,潜规则制定者处于江湖之远。漕帮,就是一个曾经改变中国利益划分格局的潜规则制定者。

漕帮因漕运而来,一直处于半灰色的尴尬地位。在雍正年初年取得合法地位,在取得合法地位后迅速发展壮大,改组后又转入地下。在乾隆年间势力已经可以让北京无可奈何,其间甚至出现了“乾隆入帮”的传说。

漕帮有以下特点:

1、成份单一。以无产的青壮年男性船工为主,并吸纳了一部分底层读书人。

2、组织严密。有残酷的漕规、家法,和江湖义气维系着体系的严肃性。

3、准军事化。旗语、暗语和帮规,侧面表现漕帮的准军事化部署。

这些特点,为日后发展为陆上主流黑社会组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漕帮的兴衰变迁,使它可以被视为一个中国古典NGO的标本。

背景:

明清两代依靠运河南粮北调,供应京师和边防,维持漕运近六百年。围绕着漕粮的征收和运输,生长出一套盘根错节的潜规则体系,专有名词曰“漕规”。漕规是对法定利益分配方式的私下修改。首先修改与农民的关系,通过“浮收”多刮农民几刀;然后调整内部关系,尽量公平合理地分肥。漕规在历代都遭到禁止。“漕口”机敏地抓住了这个把柄,并且借此安身立命。

漕口熟悉信息通道,拥有信息优势,他们是一张可以伤害漕规的嘴。漕口挣到的是堵嘴的钱。

漕口为什么能得以发展呢?通过考证得知。小户认为漕口可以提供保护伞。便纷纷投靠他们。请他们代交漕粮。以避免官吏地敲诈。漕口也愿意包揽此事。于是进化为“包户”。这也是可以理解地。小户喂一个漕口肯定比较便宜。漕口一人独吞也肯定比分肥地收益高。这是双赢地局面。但是漕口如此一包。官吏地敲诈面缩小了。为了维持原有利益。只好加大敲诈力度。没有找到保护伞地小户便遭到了更凶狠地搜刮。造成了畸轻畸重地局面。众怨沸腾了。

事情闹大了。漕运地期限和漕粮地质量也要受影响。这意味着给中央添麻烦。于是。负责漕运地省领导就要处理漕口。平息事态。负责教育地省领导却认为不公平。漕运方面严重违法乱纪。自己不思改正。板子竟打到我们秀才地屁股上?事情闹了上去。圣旨下来。在重申漕运纪律地同时。要求严肃处理漕口。漕口方面地扩张势头受挫。生态平衡有所恢复。

起因:

漕帮在明朝时就已存在。正式建立全国统一组织。即祖师翁、钱、潘三祖成帮于雍正二年;据帮内文献记述:雍正帝通令各省。挂榜招贤办理漕运。翁钱潘三位祖师。得到这个消息。心中大喜。便到抚署揭了黄榜。那时河南抚台名田文镜。三位祖师见了田巡抚。说了来历。便条陈整顿漕运办法。田巡抚大喜。当与漕督同本上奏。雍正帝当旨谕。饬三位祖师归漕河总督张大有节制。并听命于勘视河工钦差何国宗指挥。三位祖师便辞别田巡抚。来到清江浦。请见张漕台及何钦差。何张二人。即命三位监造粮船。并督理浚河修堤工程。三位祖师。复请张何二人转奏。请恩准许开帮收徒。以便统一粮务。清廷批准所请。

漕帮组织成为保护本身利害地一大“工会”。因为当时漕船上从押运地小武官到水手。饱受欺凌;可以欺侮漕船地。大致为两种人:

一、逢关过闸地官员。甚至夫役。倘不满足其贪壑。则多方刁难。误了期限。漕船自己负责。

二、各处码头上的地头蛇,往往勾结旗员,藉故生事,无理取闹,以为敲诈勒索的手段。

这是就陆地而言。在运道中亦会受欺侮;可以欺侮漕运的,有三种船:

一、官船:尤其是钦差的官船,在运道中有优先通过的权利,漕船必须让道。倘或故意找麻烦,可在瓶颈地带,逗留不走。

二、水师船只:有军事上的理由,当然比漕船神气。

三、最气人亦最无奈何的是,来自云南的铜船。押运铜船是个极苦的差使,因此铜船上的水手,都持不在乎的态度。铜船吃水甚重,在运道中横冲直撞,当者披靡,或者同时沉没。打起官司来,铜船必占上风,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铜船因为船身重,吃水深,不易控制,运道中只有别的船让铜船,铜船无法让别的船,别的船自己不小心,撞沉了活该。

组织和家法:

雍正年间取缔NGO,与漕帮的改组有关,其中且牵涉到密谋推翻雍正的纠纷,而涉嫌者为诚亲王胤祉。

潘祖的死因,以各种迹象推测,是内部发生了重大的变故。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由于当时漕帮已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组织,除了用各种方法笼络利导以外,无法解散、改组,以及渗透、分化,倘有人敢于尝试,即犯了“十大帮规”的第三条“不准扒灰倒笼”,这是“十大帮规”中的“唯一死刑”一条,处置是缚在铁锚上烧死。

漕帮以“江淮四”(在江苏二十一帮以内)为首,其规则如下:

江淮四头帮在无锡兑粮。平常打八卦旗,初一十五打杏黄旗;进京打黄色龙旗,出京打淡黄色凤旗。金顶金丝盘龙桑枝雀杆,上红下黑,三道紫金箍,清门锡壶顶,阴阳紫金所,如意头子,刘海戏金钱,双披红花,顶四飘带。

这段记述,有荒诞不经的地方,如所谓“旗子乃正宫娘娘亲赐”之类。

不过有一个疑问是显而易见的,船上挂旗,无非为了识别,以单纯易识为尚,为何一艘粮船,挂旗要有那么多花样:平常一种,朔望一种;进京一种,出京又一种?旗子及旗杆又有许多附属设备,又何以要如此讲究?总而言之,一个大疑问是:为什么要弄得如此复杂?最可能的一个答案是,各样的旗子,有各样的涵义,各种旗子互相搭配,产生了更新更多的涵义。易言之,这些旗子的作用,就如近代军舰上的旗号或旗语,是一种通讯的设备;而所以要有此设备,或者是为了军事上的目的。漕帮也是准军事化的团体。

帮中家法有二:一曰“香板”,又名“黄板”,相传为翁钱潘三祖所置。板上一面为“护法”,一面书“违犯家规,打死不论”。一曰“盘龙棍”,板面绘龙,龙口内书“钦赐”二字,下书“护法盘龙棍”五字,背面亦书八字,惟“家规”改为“帮规”,又有“上谕,时在乾隆卅年季春”字样。

乾隆入帮,至今尚无进一步的资料,但漕帮有钦赐龙棍,可见其律法森严、理直气壮。

后续:

漕运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完全停止,漕帮被迫上岸,到运河沿线发展,凭借其严密的组织性和江湖义气,成为运河沿岸地区的准军事化的黑社会组织。漕帮入民国后,正式改称清帮(青帮),因为漕运日趋萧条,帮中数典忘祖,作为“海底”的一本“通漕”,竟称之为“通草”,教人笑煞。清帮在民国有一段“黄金时代”,最有名的一个弟子,是“洪宪”的“皇二子”袁寒云(克文)。清帮在上海被称为青帮,出现了张啸林、黄金荣、杜月笙等大亨,一手遮天,直到民国结束。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