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他的意识还存在于和师父在一起的时候。
不由冲着眼前两人问道:”我师父呢?“可出口的却是几声婴啼。
懵圈的可怜人终于察觉出了情况不对,想动几下身子,被襁褓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胳膊小腿难动分毫。
只得又”哇哇“啼哭几声。
富氏对刘爚说道:”老爷,基儿可能饿了,让奶妈喂奶吧。“
刘基,元朝至大四年生,父亲,刘爚,母亲,富氏。
转眼间,小刘基已经四个月大了,这时候的刘基也长得越发可爱了。
聪明是全家人对他的统一印象,四个月就看出孩子聪明来,好像有些夸张,可实际上就是这样。
两月后就再也没有尿过床,据奶妈后来说,这还是因为自己观察不细致,总结规律总结晚了。
只要刘基哭的时候两个小拳头使劲往身上贴着,就说明是要大小便,一边哭,嘴一边动,就是饿了,想吃奶。
其实小刘基也苦恼啊,几个月的身体,二十多岁的记忆,许多事只能想却做不到,只能做些明显的动作,让奶妈去自己总结。
刘基这几个月真没有闲着,前世看的书,加上师父传给自己的东西都从脑子里翻了出来,一点一点的过。
不过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以前不能理解,不太明白的地方,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想来和师父传功有很大的关系。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刘基马上就要满三周了,前几天,听到父亲和母亲商量请村中的老秀才到家里来做教习的事。刘基很是期盼,这三年来自从能开口讲话后,就觉得自己很憋屈,明明二十多岁的阅历见识,却要扮成吃奶孩子的幼稚。
而且现在他也知道自己就是那个能和诸葛亮一较高下的神机百算刘伯温,识字后稍稍显露出些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能力周围的人也能接受。
所以他很是期盼着先生的到来。
这天刘基正在房间内玩耍,被人唤去前厅。进得厅房,看到父亲正和一位穿着朴素的老先生聊天。
“父亲,基儿来了。”
刘爚笑着说道:“基儿,快来见礼,这位就是我们方圆百里内最有学识的老先生了,好不容易请来做你先生,教你读书识字。一定要听先生的话,不要惹先生生气。”
刘基赶紧躬身向老先生行了一礼,脆声说道:“先生好,刘基定会刻苦学习,不负先生盛名。”
“好孩子,”老先生手缕胡须朗声笑道:“早闻得刘府小公子,聪颖灵慧,今日一见才知传闻不虚啊。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老先生现在很高兴,三岁孩童,能做出如此对答,将来成就不可限量啊。
“不负先生盛名”多可心的对答啊,可是他却不知道给太聪明的孩子当老师是很痛苦的。
当天,在书房里老先生拿出了一本《三字经》,对刘基温和说道:“孩童识文断字均从三百千开始。三,指的就是三字经。今天我们就从《三字经》开始。”
刘基开始了认字读书的的历程。
他尽量装着一个字都不认识,还不想表现的太平庸,他要把自己塑造成小神童。所以说,半年后小神童炼成了。
老先生痛苦了,他觉得自己教的不是个三岁孩童,而是个妖孽。
任何东西说一遍就记住了,开始表示怀疑,可考了几次无语了,是真的记住了。
开本新书,别的孩子一个月还没有读完呢,他倒好,三天倒背如流。
过目不忘!又加了个一目十行!老先生想开了,只当自己命好,教的学生中出了个神童。
可是!
但是!
然而每每给刘基讲解书中内容,他到也认真的听。可当想考考他让他复述时,又出状况了,他说出的意思和自己教的多处有出入。但仔细一琢磨,或许刘基说得也恰当,偶尔有的观点更是让你感觉振聋发聩。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人相信这是一个只有三岁孩子的认知。
这还是三岁的孩子能做到的吗?说是神童真是太浅薄了,这真真的是一个妖孽啊!
所以半年一到,无论刘爚怎么挽留,都坚持敬谢不敏了。
其实这位老先生应该是高兴的,因为他是教刘基时间最长的先生了。
不久后他也被人们传诵成方圆几百里最有学识的先生。
刘爚也开始痛苦并快乐着了,有这么聪明的儿子很快乐,而为刘基继续请先生就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了。
因为自此以后请来的先生,最长都没有到仨月的,短的十天半月就告辞了,连银钱都不好意思拿。到也为刘爚省了点小钱。
随着刘基神童的名声越传越远,先生也越来越难请,到得刘基将近六岁的时候方圆几百里内,已没有先生敢来了。当然其中也有几位不相信刘基传说,主动前来的,被虐后又败退了。
其实刘基对每一位先生都是很尊重的,他始终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
且这时的文人,并不是在统一的教学大纲下教育出来的,都是各有所长的。
这三年来,刘基或长或短的也算是跟近二十位先生学习过。此时的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加之在阴阳八卦,风水堪舆方面的造诣更深。
刘基的字,也被最后离开的先生给定了下来,就是伯温。
或许刘基自己也做出了努力,这我们就不细究了。
这也是先生警醒他“温故而知新”,怕过于聪明的他太骄傲而有所懈怠,至于伯则因他是家中长子之故。
以后还是叫刘伯温吧,总之觉得这样更舒服。
请不到先生了,刘伯温和父亲商量后决定就先自学了。
其实刘伯温想到处走走的,仔细了解下民生困苦,天下大势,但让只有六岁的自己远行,估计父母是不会答应的。
因此刘伯温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沉寂一下,为自己将来的道路进行一下规划。来到这里也六年了,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就是帮助朱元璋开创大明。
不过朱元璋现在都还没有影呢。而且在这方面自己需要做的,就是順大势而为。所以目前不需要做什么,只有等待时机,伺机而动就行。
但同时道教的事情也需要好好考虑下,不然也对不起太上老君二弟子的身份不是。
三天,刘伯温就静静的坐在书房里思索着,脑海里整理着所有的有关道家的典籍。
以期从中找出道教的新出路,而道教在这几千年里的起起伏伏,都一一在脑海里重现。
他就发现立教宗旨处在很关键的位置,要把道教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道教不能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工具。
他教化万民,但却不能唆使人民推翻统治阶级。
否则只会被利用者用完后,弃之一边,甚至怕将来成为别人用来反对自己的工具,而招来无边的打压和杀戮。
三天后,刘伯温起身离开了书房。
他觉得不能自己闭门造车了,该考虑的也考虑清楚了。
目前关键的任务是给自己一个道士的身份。而且还要在恰当的时机,把自己是太上老君弟子的事广而告之。
因此他决定是时候去道观转转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