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三:负尽狂名十五年[1]
“嘭!”两双手分开复又和在一起。
一人双手合十,一人双手拢在腰后。
双手合十的是个和尚,慈眉善目;双手拢在腰后的是个白衣人,剑眉凤眸。
和尚很老了,白须白眉,身形虽然高大,正气凛然下却已显得微微佝偻;白衣人很年轻,黑发无须,身形颀长无比,面容与身形都隐隐透着股邪气。
和尚身后有七个人,都是身穿道袍,只是有几个道袍破裂了,而又有几个长剑断折了,有的襟前染着点鲜血。谁也想不到,他们七个竟然就是名动天下的武当派门人,其中更有一个是掌门人,功力冠绝武林。白衣人身后却是黑压压一大群人,有侠客、有义士、有官兵、有马贼,各色皆备。但他们都噤若寒蝉,远远地看着白衣人,谁也不敢说话,只是看着。
和尚口宣佛号:“阿弥陀佛。”
白衣人一声冷哼,凤目轻轻往身后一掠,那群人都是一惊,均自退了一步。
一名老道士咳出一口鲜血,说道:“有劳大师了!”说完又看了看其他道士,叹道:“不想我师兄弟七人,摆下三丰祖师传下的真武七截阵,竟斗不过一个崇霄!九泉之下,我有何面目去见恩师!?”
群道纷纷垂首,愤怒之色溢于言表。那老和尚见了,面露不忍之色,长叹一口气道:“成败胜负一如闲,散为云烟作流霞。既聚盛名,必将散去,道兄如此,岂非太过执念了?”那老道闻言,顿时颇有感悟,不再言语。
“哼!”白衣人冷笑一声,似乎在讥刺和尚那句话。老和尚缓缓看着他,淡淡说道:“施主武功高绝,但邪气戾气太重了。”他停了停,见白衣人面色如常,徐徐又道:“戾气既重,杀戮愈重,邪气既重,知者愈少,孤高狷介四字,当如阁下。”
“老和尚若要说教,似乎找错人了。”白衣人以他惯有的冷笑回应对方,接着径自向前,看样子是要离开。
“大师!崇霄这魔头杀了我大哥,不能让他就这样走了!”“大师,该把这崇霄狗贼就地正法了!”“大师,不能放这狗贼离开!”“有您在此主持大局,大伙一起上,还怕不能把这个狗贼乱刀分尸么?”“大伙儿并肩子上!”白衣人身后的人群不知怎么的,突然沸腾起来。
白衣人哈哈大笑起来:“有种就来报仇呀,光在那里叫什么嚣,想杀我崇霄,现在就放马过来啊!”说着他双眸精光暴现,腰间玉箫无风而起,瞬间划过一人喉头。那人刚想骂,却发觉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双手捏住喉颈,一蓬鲜血唰的一下喷出,人一仰,死了。
人群顿时躁动起来,有几人热血上涌,冲了过来,但更多的人退了下去。
白衣人冷笑一声,正待出手,突然觉得身后劲风袭来,原来是那个老和尚出招击来。他右手倒转玉箫,径向和尚喉头划去。和尚眉头皱起,左手大袖一挥,立时要将对方玉箫卷入,白衣人叫了声好,收箫掌劈,腿踢连环,把和尚逼开,接着玉箫再度出击。
不过一刹那,两人便拆已了十余招,旁人只见一团黄影与一团白影纠缠,时而分时而合,根本看不清他们的招式。
时光好似凝固在那一刻,又好似千年尽在瞬息。
正当众人目眩心驰之时,“嘭!”一声,两人又分开了。白衣人脸上的轻蔑已经荡然无存,神色中颇有几分佩服。而和尚依旧双手合十,口宣佛号。
“老和尚果然武功高强,适才百招,崇某居然占不到一点便宜。”白衣人说道。
那和尚却叹道:“施主武功得自天道,怪不得天下并无抗手。老衲忝接百招,实属侥幸。”
“哼。”白衣人道:“老和尚不必妄自菲薄,若有人能阻崇霄,必是和尚你。你我要分胜负,需到千招之后。哼,可惜今日却不行。”
“哦?”和尚疑道:“此话怎讲?”
白衣人淡淡地道:“千招之后既分胜负,亦判生死。”他顿了顿,又道:“只可惜崇某尚有一事未了,不能舍命陪君子。待崇某了却此事,自必再寻和尚,到时不妨痛痛快快打一场。”说完,他嘴角诡异一笑,身形微晃,就跃上了房顶,嗖地一下不见踪影。
“唉。”只听那和尚叹道:“施主又何苦如此呢?”
[1]出自清末诗人龚自珍《漫感》,全诗如下: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