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鬼山行》第四十五回、城隍多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篇:人鬼之战

第九章、城隍多娇

1、

大家昨夜都走得疲乏,到八点半后才陆续起床。.

昨夜——应该是今天凌晨,那个烧水的和尚临走时交待,因为游客来城隍庙只能是晚上,又走得累,故城隍庙游程不强求时间观念,大家愿睡到什么时间皆可。

起床后,大家算是把城隍庙看清楚啦,虽然昨晚已经了解了个大概。

这城隍庙的结构很怪,从前面看像个庙,从后看像个古式客栈,总之,似庙非庙,似客栈非客栈,追求的就是抽象、写意。

这里虽然像个四个院,却又不是封闭的,在伙房俩侧各留了一条通道,通向后面,也就是通向景区。再参考正殿两边的围墙,不难判断,城隍庙向阎罗谷方向是封锁的,向后是开放的,其目的应该是防范人或动物白日进谷。

客房全部设在二楼,两厢各有八间,七间是客房,最顶端一间是“小便间”。衔大殿的一端有一条回廊将左右楼连通,到了尽头却又断开了,通过梯子下到天井。

天井正中,摆了一套石桌凳,供和尚及游客休憩用。

在那个样子古怪的伙房房顶伸着一根砖烟囱,此刻正向外冒着炊烟。

洗漱间设在左边客房的一楼,厕所却建在外面的一块菜地旁,那是一块很大的菜地,几乎有一亩,里面种了好几样蔬菜,里面拖曳着一根长长的胶皮管,是浇水用的。既然有下水道通向外面,大家不明白为什么不在楼内修建卫生间。联想到城隍庙的环境与传言,不能不怀疑他们是成心折腾人,而且,如果不是男人方便时太“方便”、可以拉开窗户直接往外浇,他们可能连楼内的小便池都懒得设呢。

在围墙边还盖着一座鸡舍,此刻有二十多只鸡在地里、地旁悠然地觅食、散步。想想,这些和尚们呆在深山里也无所事事,种种地、养点鸡未尝不是一种消遣,还能自给自足、改善生活呢。

那些鸡说肥不肥、说瘦不瘦,大家都关心自己吃什么,自然也关心被吃的东西吃什么,因为饲料运进来不方便。吃早餐时有人专门向和尚问过鸡的事,和尚说,对这些鸡也没刻意去喂,就那么散养,让它们自己捉小虫、啃菜叶、吃些剩饭之类。当然,也不是不管,平常也会喂它们一些谷物、剁碎的菜叶子或把碎菜叶混着伺料喂。本来大家还想问问鸡“下蛋正不正常”,一想这太露骨了,才没好意思问。

正殿两侧的围墙高度大概在两米六七左右,各有五六十米长,一直与峭壁接壤。昨晚大家初见围墙时还产生了误会,以为墙里边都是庙产,是老大的一座庙、老大的一个园子,没想到就四间房子。

总体上看,阎罗谷和后面景区的地形就像一个“火”字,城隍庙就在“火”字的正中,生生地将其拦腰卡断了。

和尚们早起来了,但料到“施主们”会起得较晚,所以刚把早餐做好。等大家洗漱完了,就招呼大家去饭厅“用早膳”。

饭厅很宽敞,摆有六张大方桌,有四张桌子已摆上了早餐,有包子、煎饼、咸菜、腌蛋、玉米粥等。大家各自就位,大口吃了起来。

六个和尚也集中在一个桌子上吃饭。昨夜怕有遗漏,大家不敢肯定,现在,对城隍庙的“僧侣”数目基本上可以确定了:共有七个人,“一个老和尚”,“六个小和尚”,老和尚是庙里的CEO。

游客不想闷着头吃,就着这个机会向和尚问了不少问题。

和尚们都很耐心,有问必答。当然,问的都些琐碎事,比如养鸡的问题。再比如,为什么把客房全设在二楼,一楼基本上闲置了?和尚说现在接待能力有限,今后将视游客多寡决定是否起用一楼。那梯子为什么要“向外开”呢?和尚解释,那是因为对游客而言,景区的方向才是正面,所以,梯子的位置要面向景区。

至于为什么要把厕所设在外面,那就更简单了,是为了给菜地施肥方便。

大家对城隍庙的自来水也很有兴趣,因为这是唯一让人有现代感的玩意,一问才知道,城隍庙用水也是用管道引自山泉,可说是用之不竭。

有先吃完的,好奇地跑到厨房去看了看,发现这里叫伙房是有道理的。这里的灶完全是那种传统的柴灶,旁边堆了一大摞木柴。在灶上方的横梁上挂了几块熏肉,看来,这些和尚们不忌荤腥——实际上,通过那些鸡已经可以证明了。

吃过早饭,大家汇聚天井待命,和尚们给每个人发了一个军用水壶,壶里已灌满热水。和尚解释,这是出于环保考虑,避免游客乱丢饮料瓶,因为这里没有清洁人员,同时声明,水壶用前和用后都是经沸水煮过的。

大家把水壶往肩上一挎,像一队上山下乡的知青和扶贫干部。

刚才吃饭时未见着普云,和尚们说他在做“早课”,已经成了惯例。将要出发时,普云从大殿缓步踱至院中,介绍说:“城隍庙景区有左、中、右三条游线,左线游程最短,今日上午先游左线。”说着,指着一位青年和尚说,“老纳给诸位配个导游,他是老讷大弟子,叫慧清。”

大家在慧清的带领下出发了。

2、

城隍庙景区以城隍庙为基点,呈散射型,路径不同,景物也殊异。大家先沿着菜地边埂过去,朝前斜行一阵,抵近到了峭壁前。

这不是简单的峭壁,而是绵亘好几里,如城墙一般,却比城墙壮观多了。

在峭壁脚下有一条小径,其后的路程就是贴着峭壁向前走,这也是这条游线的特色。

这条线上,包括其它两条游线,完全没有人工路基,一切顺其自然,任其崎岖。沿途也完全是原始的处女地风貌,若不是有慧清解说,大家只能走马观花,难以深入其韵。

而且,这里较之大南环和小东环的游人泛滥,还偷享了一份清静,有一丝窥秘的窃喜。

刁德三作为队长,紧随在慧清后面,他根据方向判断,这里应该是向还阳坡一带折去的,把外延扩大点,是向主峰方向迂回的。

途中险峰危耸,涧壑惊魂,偶见云遮雾断,乍添玄奥,十分的赏心悦目。走了半个小时后,听到一种奇怪的呜咽声,阴森而凄然。

声音是从“城墙”上的洞口传出来的。在壁上有三个碗口大的洞,呈无规则排列。慧清介绍说:“此一段壁面叫镇鬼墙,亦叫鬼哭石,相传有三只厉鬼被护城神压于此处,厉鬼脱身无门,彻夜哭号。”

仔细倾听一番,那声音的确像有人在哭泣,真是太奇妙了。大家虽有意近前观赏,甚或触摸一番,奈壁底荆棘杂生,且石洞较高,也够不着。不过,游客里还是有人知道其中原理的,小江说:“你别瞎掰了,什么鬼哭呀?这几个洞肯定是通的,靠空气流动制造出那种声音,我见过这种石头。”

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纷纷出语相讥。连日来,鬼山的人鬼话连篇,什么都往鬼身上扯,弄得大家有火没处发,现在终于用科学破解了一个谜,都觉得十分解气。

解气归解气,对这个独特的景致大家还是十分称奇的。小江见过的只是石头,这里却是一堵浑然一体的石壁,真不知造物主用了什么手段在上面钻了几个洞,而且不管另一边洞口是横穿这堵石壁,还是朝上通或朝下贯,其长度都足以令人咋舌了。

又走了半个多小时后,前方訇訇之声,不绝于耳,慧清说:“瀑布到了。”

一道银练飞泻而下,珠玉四溅。

瀑布不能说特别壮观,高约四十米,底宽约十五米。不过,见到瀑布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大家都欢快地奔向瀑潭边,撩水嘻戏、留影。

“你们看,那有个洞,上面还有字呢。”葛二胆指着下游七八十米远的一个山洞大叫。

这个瀑布虽然不大,却自有它的奇特之处,瀑水没有顺溪床一路流芳,而是隐入一个山洞里消失了。洞口上方的舒体字更出格,竟然写的是“九泉”。

.</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