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国芯》第一章 意外连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轰—哐!”

平地响起一声惊雷,黑压压的乌云接到命令后故意泄开一道口子,哗啦啦的暴雨随即倾盆而下,犹如亿万根利箭般直插大地。

箭雨肆虐,狂风大作,万籁俱寂。

黑夜之中,安皖省南部山区一条乡间土路上,电闪雷鸣之下三道身影正护着一辆二八式单车在雨水之中跋涉。借助其中一人手电筒微弱亮光,隐约可见单车后座还立着一个披着雨衣裹得严严实实之人。三人犹如众星拱月般将后座身影护在中间,一人把持车头,一人扶着车尾,另一人用手电打伞指路,步履蹒跚摸黑冒雨前行。

“大夫!”

砰地一声,乡卫生院大门被用力推开,紧接着四人一车毫不停歇冲进了小院之内,闻讯而来的门卫和值班医生赶紧将众人迎进诊室。

水珠顺着头发不断往下滴,眼前镜片模糊大半,刚才把持车头的双手依旧颤抖不止,这些情况都无法阻拦半身湿透的周建国,在简陋诊室门前焦虑地来回踱步。

此刻正值1970年元旦当天,周建国下意识看了看手表时间,显示晚上七点零六分。

今天晚饭时,从县城前来单位探亲的妻子俞美诗突然一阵腹痛见红,足足比预产期提前了50天发动,彻底打乱了年轻两口子的生活节奏。本来打算生小孩于预产期内到县人民医院住院待产,但伴随分娩镇痛的提前到来,所有计划都赶不上临时变化。

幸好单位有老同志见多识广,眼见厂医务室无法处理,赶紧叫人招呼周建国将其妻子送往最近的乡卫生院。

“周工,你放心吧。乡卫生院有接生经验,我早就听说许多老百姓来这生小孩。小李跟着门卫师傅已经去请接生员了,估计不出二十分钟就到。”

说话的是副厂长郑云德,刚四十出头,负责全厂后勤保障工作,他正是方才冒雨护送三人组之一。

本来厂里有两辆汽车可用,但今天都因事外出,情急之下大家就只好推着二八大杠单车上路了。

“老郑……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了,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虚岁二十四,脸上保留着稚嫩之气的周建国,紧紧握着郑云德双手,激动得哽咽差点说不出话。

留着三七分头,带着大黑框眼镜,周建国一看就是知识分子打扮。

他一个大男人,平时就爱钻研书本和工作项目,遇见妻子临产如此突发情况确实手足无措。

“说什么话,单位都是一家人。好马好鞍好刀枪,我们千里迢迢跑来三线建设,不都是为了革命工作嘛!

你可是我们厂里的三线建设积极分子,出了问题我可不好交差。”

郑云德大手一挥,赶紧制止了对方客套话。

话说回来,郑云德的豁达让周建国很是感激,不过他最大关注还是在诊室之内,耳畔不时传来妻子俞美诗临产前痛苦的呻吟声。一想到平日端庄大方的妻子当下如此难受,他恨不得冲进诊室内替代对方承受所有折磨。

“放心吧,当年我家那小子足足在诊室折腾了一整天才出来,熬得我愣是没了一丁点脾气。

男人嘛,总要在产房大门前过了这一关才会真正成熟。”

往兜里掏了掏,发现出门太急忘了带烟,郑云德用手抹了抹嘴角将口水咽了下去。

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周建国不时伸头往院外望去,频繁掏出手表查看,总觉得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久,为何接生员迟迟还没有到来。

跟县医院值班人员配置齐全不同,今晚整个乡卫生院只有一名男大夫值班,而他并不擅长接生工作,只能去请接生员过来帮忙。

接生员属于乡村赤脚医生行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此职业,也称为产婆或稳婆。古代没有医院的说法,小孩出生都是在家依靠产婆接生降世。

“啊——救命!”

诊室内传出撕心裂肺的喊声,周建国听得出是妻子俞美诗的哀嚎。但他却一点都帮不上忙,只能像无头苍蝇在门外乱撞。

“哐当——”

只见诊室大门打开,值班医生满头大汗走了出来,手上还有明显血迹。

周建国想开口询问里面情况,未来得及开口就被对方打断。

“快生了,我去拿热水壶和洗脸盆过来!”

话声刚落,值班医生就一路小跑奔向自己的办公室。

“要不要帮忙?”

还是郑云德有经验,大声开口问。

“暂时不用,有需要会叫你们。”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值班医生平时也接触过相关场景,因此大概知道要做好准备工作,等待接生员到来。

“周建国——你这个王八蛋!疼死我了——”

在医生拿着东西进去不久,就听到俞美诗疼得在里面破口大骂。此时周建国回答不是,不回答也不是,真是里外不是人。

“扑通——”

突然听到诊室里面像是有东西掉地上的声音。

“哇——”

紧接着就听到婴儿的一声啼哭,周建国仿佛入耳世界上最奇妙的天籁之音,他感觉自己肩膀顿时沉甸甸了。

“生了生了。周工,恭喜你当爸爸了!”

郑云德满脸欢笑,用力拍着身旁周建国的肩膀说道。

此刻,周建国还满脑子晕乎乎,只会一个劲地傻笑不止,心中大石头也终于落了下去。

“砰——”

卫生院大门再次被人推开,风尘仆仆冒雨赶来的接生员终于到场,头发半白的她一看情况,立刻进入状态开启收尾善后工作。

“小李,你留在这里陪着周工,趁雨势小我骑车回厂一趟拿点东西再过来。”

三个大男人在走廊等待之际,一拍脑袋郑云德像是想起了什么,交代一番后就披上雨衣骑着单车往厂里赶。

“周工,来时路上我打听过了,接生员黄姨是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产婆,经验丰富得很。”

小李全名叫李宗康,去年7月份刚中专毕业分到工厂,按辈分算是周建国的徒弟,看到周家有情况主动请缨跟着前来帮忙。

“宗康,今天多谢你忙上忙下,等你嫂子安顿好了,我请你吃饭。”

自己比李宗康要大5岁,但离乡支援内地建设的年轻人之间有共同话题常聚在一起,周建国将其当弟弟看待。

“哇呜—哇呜—”

刚出生的婴儿在里面啼哭不止,让周建国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心情又沉了下去,他更想知道妻子俞美诗的境况如何。

“门口的爱人同志,你带了被褥过来没有,有的话拿进来给你儿子垫上。”

哗啦啦水声响起,接生员黄姨在里面一边替新生儿用温水擦洗身体,一边对着门口问道。

被褥?

一听这词汇,周建国才想起来,自己是两手空空来的乡卫生院。而且妻子替小孩准备的待产物件,都还存放在县城丈母娘家中,厂里宿舍是啥东西都没有。

“黄姨……我这就回厂里买,你看行不行?”

着急之下,周建国也没听清自己是多了儿子还是女儿,他一个劲想着去找被褥来交差。而且他也不知道,工厂新建的小卖部并没有婴儿被褥出售,因为平时职工都没有这个需求。

“哦——还有我爱人身体怎么样了?”

大脑处于宕机姿态,但周建国还是很快惦记起了妻子。

“孩子体重比较小,早产儿,大人顺产没啥事。你不用去拿被褥了,进来帮我把袋子里洗过的旧被褥拿出来先用。”

接生员黄姨可谓是经验丰富,她每次出诊都自备齐装备,毕竟见得多那些手足无措的准爸爸妈妈们。

“好!”

早就想进去看看情况,得到允许的周建国大跨步推门拉开帘子准备去帮忙。

帘子一拉,目光一扫。

先看到黄姨正半蹲着替婴儿在洗屁股,再转头看到值班医生正站在病床旁清理分娩现场,视线往下只见妻子俞美诗两条大腿之间,一大片红色腥血铺满了半张床单。

如此冲击力画面,让周建国顿时感觉眼前无数星星袭来,紧接着天旋地转两眼一黑,随即晕了过去倒在地上。

“周工——周工!”

感觉耳边有人在不断呼喊,肩膀上不时传来摇晃感,周建国缓缓醒了过来,意识重新回到大脑之中。

“美诗!”

他想起了刚才发生的一幕,妻子刚生完小孩自己就晕倒了,就一个骨碌喊着想爬起来。

“放心,母子平安!不用着急——”

话音之中带着平和语调,让人不由产生信任感。

周建国转头一看,发现说话之人是潘大姐,即副厂长郑云德的爱人潘芸,她刚从沪江市调来这边工作。

“潘大姐,你怎么也来了?”

捂着太阳穴位置挣扎着想站起来,周建国开口询问。与此同时,他发现自己正躺在走廊的长椅上,李宗康站在一旁捂着嘴巴想笑又不敢笑,估计是他刚才负责将自己叫醒。

一个大男人进了产房后平白无故晕倒,确实算不大不小的新闻,估计不出两天厂里就能传遍了。

“老郑说这里要人帮忙,我想着你们这些大男人估计没经验,就跟着过来了。

先不说这些,恭喜你当爸爸了,4斤3两重,是个儿子。”

直到此刻,周建国才从潘大姐口中得知自己多了一个儿子的事实。早产儿,体重轻,但也身子弱,需要精心护理。

“谢谢——谢谢!我去看看她们母子俩。”

扶着墙站起来,周建国终于双脚落地,久违的充实感又回到身上。同时他也从李宗康口中得知了自己昏睡了半小时的事实。

在潘大姐的带领下,他来到另一间干净病房,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老婆和儿子。

“你还好吧——”

一进门,看到俞美诗狠狠瞪了自己一眼,周建国知晓刚才自己晕倒的表现怕是不及格,只好讪讪小声开口问道。

“哼!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受了多大罪,根本不体谅我们女人死活。”

头上戴着旧军帽,脖子上还围着毛巾,收拾完毕缓过神的俞美诗虽然脸色蜡黄,大病未愈,但精气神还在。

“一般人看了那场面都会吓一大跳,小周是太担心你而已。他是关心则乱,过犹不及。现在这样疼老婆的人可不多,你可要好好珍惜。”

还是潘芸会打圆场,给了眼前小年轻夫妻台阶下。

一听这话,周建国满脸感激,姜还是老的辣,不然他可真不知道该如何搭话。

“真是辛苦你了!”

主动过来抓住俞美诗的手,周建国一脸诚恳地说。

“都怪你,下次我再也不受这要命的罪了!”

俞美诗扬起英眉,不愿意回想刚才遭受的苦痛,但也没有挣脱丈夫的双手。

“看看你的宝贝儿子,他可把我折腾得够呛。”

谈到孩子,俞美诗一脸温柔,犹如换了一张脸,母爱足以让人改变。

此时,周建国才真正打量起自己的新生儿子。

他长得跟自己小时候照片很像,算是泡过水的发皱版本,不过眼睛和眉毛更像他妈,现在正呼呼沉睡之中。

忍不住用手逗了一下儿子的小脸,周建国发现自己又闯祸了,对方又哇呜哇呜哭了起来。

如此场景,让他不禁手足无措看着妻子,实在不知道要干些什么。

“估计是饿了,我再冲点葡萄糖水。现在大人还没下奶,估计明天差不多能有,先用葡萄糖顶着把。”

依旧是潘大姐有经验,她主动开口说道。

这时周建国才发现在病床旁桌子上,摆放着几个鸡蛋、红糖以及一罐麦乳精。根据现场情况分析,估计是潘大姐得知消息后从家里带过来的营养品。

“潘大姐,今天真是感谢你跟老郑的帮忙。明天有空,我就将票给回你们,不能让你们破费。”

这个年代,鸡蛋、红糖,乃至麦乳精,全部需要凭票供应,也都是真金实银的东西。

“客气啥,你一个人来三线建设,父母不在身边,照顾你们这些晚辈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将热水壶打开盖子,潘大姐一边冲葡萄糖,一边头也不抬回答。

“就是,周工可是扎根三线建设的学习典型,是我们的榜样。”

未见其人就闻其声,原来是副厂长郑云德刚帮忙补办手续回来。原本属于周建国的活,在他晕了过去后就由从厂里赶回来的老郑接手帮忙。知道周建国没啥经验,所以郑运德方才赶回厂里就是叫来妻子过来帮忙一二。

周建国所在的工厂,内部编号国营八零一一厂,对外通讯为皖南省华阳县402邮箱,专门生产集成电路等高新科技材料产品。

国营八零一一厂,1967年5月由沪江市无线电七厂拨人拨设备包建动工,无数工程技术人员、干部、技术工人、复员军人和农民工奔赴皖南大山深处,依照“靠山、隐蔽、分散”的战略方针,硬是在一片荒芜的山沟处用了不足2年时间建起了9万平方米的厂区。一座座车间大楼和员工宿舍拔地而起,将工业化火种带到了深山之中,成为小三线建设工程的典范之一。

“老郑,你别笑话我了,你跟潘大姐也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你们把全家都迁了过来,更是比我要光荣。”

现学现卖哄着哇哇哭的儿子,周建国转头对郑云德回话。

郑云德为了解决夫妻分居以及照顾儿女的困境,也在近期响应号召将全家人都从沪江市迁了过来,算是真正扎根落户了。

“说实话,真是太感谢郑大哥你和潘大姐的帮忙,要不然光指望我们家这位的话,怕是现在天都塌下来了。”

知晓事情经过的俞美诗趁此机会当面感谢了郑云德两口子的帮忙,跟满脸书生意气的周建国不一样,她更合适主外跟人打交道。感谢对方带过来的营养品,让她能逐渐恢复了元气。

如果不是她积极主动,依靠周建国闷葫芦的性格,两人的婚事直到今天都肯定成不了。

1965年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的俞美诗进入县团委工作,后来调入华阳县小三线建设办公室,得以跟周建国认识。不久后上演了女追男的好戏,隔层纱的热情让两人谈起了朋友,很快就向组织申请结婚。

喜好安静的周建国,就这样跟活泼大方的俞美诗步入婚姻殿堂。

从上述过程来看,这个家主导权基本上都是女方说的算。

得知周建国添丁的消息后,第二天下班时间相熟的同事们纷纷前来卫生院道喜。不过他们来时眼神之中多了一道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感谢徒弟李宗康的大嘴巴,怕是其三秒钟晕倒在产房的消息早已经传得满天飞。后来厂里还特意找来汽车将俞美诗和新生儿,送回了华阳县政府家属楼的丈母娘家做月子,体现了集体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而周建国也深思熟虑下,替自己儿子取名为周逸,期望其能健康长大,人生安逸,免受各种意外,这个名字也得到妻子俞美诗的高度赞同。

日子在小两口替儿子喂奶换洗尿布之中过去,时间也来到半年后,出生时仅4斤3两的周逸也长到了13斤重,褪去了早产儿的标签。

只不过他看上去生性胆小,动辄哇哇大哭不止。为此周建国的丈母娘循惯例找了仙婆做法,依照嘱咐在路口贴了好几份“天灵灵地灵灵,我家有个大哭郎”的夜啼咒,却依旧不得其法无法解决问题。

不分日夜嚎啕大哭,周逸这个大哭郎的名头算是在整个县政府家属楼传遍了。

最终,还是俞美诗不放心带着新生儿周逸到县人民医院检查,在照了x光之后得到了晴空霹雳的消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