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建厂(3)
在众多影响深远的兵团企业纷纷挂牌成立的同时,经过解放党的批准,也开始鼓励民间成立民用工厂或者大小作坊。鼓励进行规模化生产,鼓励有闲暇时间的农夫去工厂做工,补贴家用。
这项政策的宣传工作当然又当仁不让地交到了边阔同志的手中。
……
这天一大清早,太阳刚刚升起,宣传部的同志们便拎着包裹,走街串巷地投入了工作:“乡亲们,乡亲们!主席同志又有新的指示了!”兵团宣传队的同志们走入大街小巷,“兵团在村中心广场有宣传会,乡亲们都来看呐!”
刚刚起床的农户人纷纷打开门窗,“大侄子,兵团又有什么好事儿想起我们啦?”
行色匆匆的青年干部转过头:“是刘大爷啊!说来话长,你们快去广场吧!边阔同志在那里等你们呐!”
对于兵团的宣传会,乡里乡亲们向来是非常乐意参与的,在兵团成立之后,时不时就会有新的政策传达下来。由于很多乡亲们文化程度不高,不能读懂兵团张贴的告示,兵团便经常以宣传会的形式开展宣传工作。
在娱乐项目几乎为零的汉复县,兵团的宣传会是乡亲们少有的能够看热闹的活动。每当宣传会召开,乡亲们往往便拖家带口,兴高采烈地前往村中心广场。很多小商小贩从中发现了商机,往往要在广场早早占下一小块地盘,兜售自己稀奇古怪的各种小零食小玩意。
即便是在宣传会结束之后,乡亲们也一般都会逗留许久。说笑声,小孩子们的吵闹声,青少年在一起大呼小叫的声音往往都会持续数个时辰。这样热闹的活动,即便是有些文化的、识字的乡亲,也要早早赶来参与,没人愿意错过这样一个集会。
而对于兵团宣传部来说,宣传会可就是个辛苦的差事了。要知道汉复县下辖足有十个村,从远到近,从汉复新村到红色里村,边阔都要带着一众同志挨个跑过去,往往一次宣传会之后,大家都要腰酸背痛浑身散架好几天。
“同志们!父老乡亲们!大家安静一下!我是兵团****边阔!兵团的新政策来啦!鼓励乡亲们办企业!办工厂!什么叫企业呢?我来给大家讲解讲解……”边阔扯着嗓子大声说着。
……
汉复县下辖解放北村的村长和村支书在参加了本村的宣传会之后,立刻召集了全村说得上话的老少村民,一起商量这新奇的政策。
“要是能办起来厂子,咱们解放北村可就在汉复县扬了脸。不求挣多少钱,能补贴个家用也好啊!”各位村民纷纷议论到。
“二狗子!我看你小子行!你去办厂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笑闹了起来。
“大家安静安静!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依我看这兵团的新政策,也没什么操作的余地嘛!咱们刚刚解放,谁家都没什么资产,这所谓的企业怎么开的起来嘛!”村长常大发捋了捋稀疏的胡子,慢悠悠地说道。
众村民纷纷点头称是,这时村民王二举起了手,“村长,我听兵团说了可以借贷给我们开厂的资金。”
众人听闻此言,纷纷皱起了眉毛。兵团的政策大家都听了,也对兵团说的办厂专项借贷多多少少有了些了解。但提起要借钱,大家就总是不自觉的抵触起来。
刚刚解放不久的村民提起借贷二字,心里总有些畏惧。曾经地主老财们一到了灾年,就会给吃不上饭的农户人放出高利贷。
破产的灾民们为了生存下去,只得忍着割肉之痛,硬生生接下地主们高昂的贷款,而向地主们借贷的结局多半是失去自家的田地,甚至是家破人亡。最理想的情况,也是要被地主们狠狠地宰上一笔。
虽然兵团行事作风和地主们全然不同,肯定不会借出还不起的贷款。百姓们也打心眼儿里相信兵团,知道兵团不会坑害自己,但一想到要借贷,内心深处就开始隐隐觉得不踏实了。
村长常大发很没有素质地噗叽一声,吐出了嘴里的槟榔,带着鲜红口水的槟榔核掉在了地上。盯着地上的槟榔,常大发皱起了眉毛,细细思索了片刻。
“按理说,兵团的借贷没什么大风险,兵团的做事儿风格和劣绅恶霸们不一样,找兵团借钱还是比较靠谱的。”常大发仔细斟酌着,一字一句地缓缓说道,“但是我总归觉得心里不得劲,若是能不借贷,还是不要借贷为好,毕竟欠人钱的滋味可不好受。”
众村民也都作如此想,于是纷纷点头称是。
村支书王贵站了起来,“乡亲们,提到开企业的钱,我倒是有个办法。”
王贵曾经是兵团防卫部的一名战士,在革命初期便加入了兵团。在攻打地主围子的战斗中,王贵身负重伤,不得不退役,被组织上分配到了解放北村当一名基层干部。
除了肚子上那条让他不得不退役的伤疤,王贵脸上也有一道长长的刀疤:这是在打围子时候地主们留给他的纪念。虽然面相狞恶,王贵却是个心思灵巧,善于观察的人。在解放北村,他为村民们办了很多实事,深受群众爱戴。
而当中国解放党成立之时,王贵也是前三批入党的党员,作为解放北村的第一名党员,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村支部的书记。
大家将目光一齐投向了王贵,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俺们就知道王支书肚子里有办法,快说快说!”
王贵略微有些狡黠地一笑,“要是说到开厂子,这个启动资金倒是好办,问题在于咱们到底要做什么买卖,要是赔钱了可不好办。”
旁边一位满脸皱纹的老村民举起手:“支书,我倒是有个想法。”
“哦?王老爷子倒是人老心不老!”常大发和王贵喝了声彩,其他村民也纷纷笑了,“王大爷快说来听听。”
“咱们村后面的山上,倒是有很大的地方,山势崎岖,也不好种地,一直都是闲着。我倒是觉得在山上种些果树不错,开一个大果园,不管年成怎样,多多少少也能挣一些钱。”王老汉憨厚地说道。
众人眼前一亮,纷纷点头称是,后山上的地实在是不适合耕种庄稼,但好端端的大片土地就这样空着,每个人都觉得很浪费。
“这个主意不错!”常大发赞道:“反正那片烂山地空着也是空着,要是能筹集到钱买些树苗,种些果树,倒也是个好主意,至少也不会亏钱。”
“支书同志,快说说你搞钱的办法吧!”大家都动了心思,纷纷说道。
王贵嘿嘿一笑,颇有些智珠在握,“兵团说了,这个民间企业,可以个人办,也可以集体办。依老夫拙见,咱们就以村集体的名义,办上一办!”
常大发恍然大悟,思路顿开:“还是支书听的仔细!这样一来,咱们就可以大家出钱,凑一凑把这个果园办起来!”
“没错!咱们大家以村集体的方式办果园,肯定也能规模不小,彼此间还能有个照应,比大家自家办还要省心省力。”王贵悠悠然地说道。
“那分钱的时候怎么分?”众村民纷纷心动,赶紧问出了大家都最为关心的问题。
“这就更好办了!”王贵一笑,“我们可以在筹钱的时候统计一下,以后就按照每个人出钱的多少,在分钱的时候计算一下就可以了。”
常大发振作了:“对!就按这个方案来,咱们村果园的分红只看大家拿钱多还是少,即便我是村长,也不在分钱时候多占大家一分钱!”
众村民纷纷点头称是,不约而同地喝起彩来。
“乡亲们,那咱们今天就商量到这儿,大家回家都和婆娘商量商量,明天午时前,想入股的就带着钱来村支部,咱们再一起研究详细的操作方法。”王贵往椅子上一仰,呵呵笑着说道。
“王支书,还是你有办法!”村民们你争我抢地挤出门往家里跑,“等明天咱们讨论具体的细节,还得靠你嘞!”
……
就这样,在兵团政策的引导和号召下,人民群众纷纷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量的民用工厂和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规模比较大的如金沙制造工厂,卫红桑蚕基地,联合供销社等一大批工厂、企业纷纷挂牌成立。
他们有的壮起胆子向兵团政府借贷资金,或是村集体合作办厂……初生的稚嫩的民族工业在中央的统筹领导下迅速崛起。
在这其中,尤以卫红桑蚕基地最为庞大,这家民用公司借鉴了兵团的建设制度,承包开垦了大片山地,集中种植桑树,规模化养蚕。
在半年之后,又有工匠发明出手摇式纺织机,卫红桑蚕基地立刻大规模采购,实现了蚕丝,布匹的批量化生产。无论是向魏吴走私,还是在蜀汉内部倾销,总之赚取了巨额的财富,其缴纳的巨额税款,有力地支持了根据地的建设和壮大。
【作者题外话】:同志们!兵团壮大起来了~小彭声嘶力竭求银票啊!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