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西边的桥头堡靠南有一幢四层大搂,这幢大楼是石桥镇上唯一的最高建筑,好比现代都市里的电视塔一般引人瞩目。这幢大楼的底下一层是茶馆;第二、第三层卖的是食品、付食品、生活必须品和百货、布匹等各种商品;第四层便是全镇最高最好的旅馆了。
大石桥与这座四层建筑,在三、四十年代自然就成了这小镇上的一个标志, 在一、两里以外,就若隐若现的出现在眼前,从远道而来的人们,看到了这座大石桥和桥旁的四层建筑, 便知道这就是石桥镇,石桥镇快到了。
站在四层楼客房的玻璃窗前,能看到全镇的风貌。镇上还有很多有名的古建筑,如联社堂、燕宇堂、潺礼堂、城隍庙、小隍庙、关爷庙……
这些堂内还有古代的先辈们,写下的对偶、联句和诗词等。这些古老的建筑,是外地来的客商颇为喜爱和仰慕的地方。堂内雕刻在石条上和紫褐色大圆柱子上的对偶、联句、和诗词等,吸引着南来北往,各路来的游客。除了常来常往的商人,有些是慕名而来,也有些是故地重游……
这些古老建筑内的诗词、对偶和联句,激起了会舞文弄墨,喜好呤诗、对诗、作诗、作词的爱好者,他们来至堂内,经不住被古诗词所感染, 来了灵感,偶尔题上几句,或来了即刻的诗兴,当着众人, 兴致索然地刻在了木柱上。
这些诗句、诗词和对偶联句,虽是游人一时之偶兴,却遂成了“千古之隹句。一直流传于世。”
最神奇的要算是在小隍庙门前的一口水井了,人们传说这水井里的水是神水。在炎热的夏天,喝了这井中的水不生痱子,而且不中暑, 即便是中了暑的人,喝了这水立刻会清醒。
每逢夏季,这口水井旁常挂着个一尺长的竹筒,竹筒上拴着绳子,凡路过的人们,都会拿此竹筒打水喝,这个竹筒是专为过路人打水饮用而备下的。
这个方便路人打水饮用的习惯,不知是何年、何月、何时开始的?已经谁也说不准了。历年来用坏的竹筒一个又一个,吊断的绳子换了一根又一根,多少年来,换下的竹筒和绳子已不知其数了。
听上了年岁的老人说,这水井的水能治肚子痛。肚子痛的人喝了这井中的水,肚痛就慢慢缓和了。所以患了肚痛的人们,特地赶上几里路也要来这庙前打水喝, 据说很多人都试过,说管用。
这井水真有哪么神吗?这不成了灵丹妙药了, 哪还要医生和药物干吗呀? !也许是相信了这神奇传说的精诚所致, 还有可能是听了这种传说,一种心理所起的作用吧。
不知又是哪年哪月开始的,大石桥两边的桥头边,东西各留有两大块做买卖交易的大地盘。桥东的一大块地盘,是用来做牛、马、驴、猪、羊、兔、鸡、鸭、鹅……的买卖。
凡是买卖这些家禽、家畜的交易都在桥东进行。每逢农历的三、六、九,就是说每月有九天,是买卖六畜禽类的日子。
每当三、六、九,桥东旁的那块大地盘上, 买家和卖家的交易,发出的人杂声和六畜的呼叫声能传至三里以外,异常的热闹。这些家禽家畜中,除了兔子无声无息,不会叫喊,其它全都是大喊大叫的高音喇叭。
桥东这块交易家禽、家畜大地盘上的另一边, 同时还留有一长块买卖竹器、木器、圆作等等的东西的空地,摆满在这个地盘上,这些生意做得十分的热闹。
桥西的这块大地盘,才是各种生意人用来摆摊做买卖的好地方。大桥下左右、六、七十米处,分别有两个码头, 大石桥靠北二十米左右处的一个码头,是专停靠,进出来往客人的客船码头;大石挢靠南五十米处的另一个码头,是专停进进出出载货卸货的货船码头。两个码头,俗称南码头和北码头。在这南北两个码头的交界中心,这儿的生意会有不好的吗。
这块地盘上除了一幢四层建筑以外,四周有饭店、酒店、饮食店、糕店、面店、大饼油条店、汤团糯食店,以及书场等等。
所谓书场,就是苏卅评弹说唱表现的场所,去了又来,来了又去,每个月天天有说唱。这里称之为是小镇中心的中心地带了。
别看小镇不算太大,除了大石桥两头的东街和西街,还有南塘街和北塘街,有新北巷和老北巷。再从老北巷往北一直走过去,又是一条飞架南北的大木桥。这条大木桥,桥面宽达三米多,两边都有木柱子和木栏杆挡着,附近的小孩常在这木桥上玩耍,做抢四股柱子的游戏。
走过这座大木挢,就是小镇上的新桥镇,新桥镇原名称北小镇,自建造了这座大木桥后, 大木桥便命名为北新桥,北小镇也因此而改名为新桥镇。新桥镇上开有私家米行,还有私家轧米厂,酒坊、面饭店、各种小吃店、裁缝店以及学校等等。
到了每年的四、五月里,芦苇(包粽子的苇叶)买卖的交易也在新桥镇进行。沿河边的一条大路上, 卖芦苇叶子的沙滩人,用独轮车推着大捆大捆的芦苇叶子, 在沿河的大路上摆起了一条长龙,芦苇叶子的清香飘拂两岸,吸引着当地的顾客前去购买。
走过北新桥,展现在眼前的是新桥镇上宽宽的街道,街道上都是青石扳铺成,又整洁,又平趟,游人和客商不觉眼前一亮,赞叹有加,惊讶的又呤诗作对起来:“走过桥头无觅处,店店相连又一街……”</p>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