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色玛利亚》880.开罗,凛冬将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罗上空的大雪,持续了整整两个月。

从十月到现在,大雪覆盖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上,无数的尸体被淹没在白皑皑的大雪之内。

这些尸体都是被他们集中起来进行掩埋。

他们不是不想焚烧,但天气太冷了,而木柴应该留给活人,而不是死人,所以在纳赛尔的政府推动下,木柴被集中起来,统一分配。

除了木柴之外,还有大量的粮食,也同样被纳赛尔政府统一分配。

这些粮食不单是阿里宫内的粮食,还有开罗附近的地主家内的粮食。

阿里宫的粮食确实是堆积如山,可是,开罗城内可是有着近千万的人口。

要想养活这么大规模的人口,单凭阿里宫内的粮食,那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了。

所以,纳赛尔选择了另外一种做法,对开罗城附近的所有地主,发起了武装抢劫。

说是抢劫,但纳赛尔更愿意将其称之为‘合理分配’。

经过数百次武装‘分配’后,这些粮食被纳赛尔新政府重新整合在一起。

尔后,便是新的分配,新的调整。

在这两个月时间里面,纳赛尔为了稳定民心,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来,他几乎是彻夜不眠地工作着。

他在这暴风雪下,颁布数十条法令。

这些法令都有着各种作用,尽管有些过于严苛,还要牺牲部分人,但在宏观去看,却能拯救更多的人。

为了给纳赛尔提供更多的帮助,意大利这边也同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玛利亚的多次推动下,大批量的物资,正源源不断地朝着开罗城而去。

而且,为了确保补给线的顺畅,玛利亚还启动了科涅夫的第八集团军部分军队力量。

从意大利到开罗,这条补给线是直接横穿整个利比亚,而利比亚的局势极其混乱,几乎是‘遍地山大王’的那种级别。

尽管,因为有隆美尔在,确实震慑住了一些不安分的势力,但更多的势力,则眼红于补给车队内的丰厚物资。

而且因为物资的不断运送,补给线自然就不可能只有一条,补给车队也不可能只有一两支队伍。

这样一来,便给了那些不安分的利比亚军阀势力机会,一周时间内就出现了数十支车队遭遇打劫的事件发生。

隆美尔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他们的兵力就一个师。

一个师的人数看似很多,但放在利比亚内,如一滴水落入大海那般,掀不起半点浪花。

所以,为了一劳永逸,玛利亚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第八集团军,介入利比亚战局!”

这样的决定,严重违反了玛利亚自己所定下的‘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

但现在,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单凭纳赛尔那边的物资,压根养不活这七八百万的人口。

在下达这条指令时,玛利亚便拍着胸口担保道。

“如果约瑟夫追究下来,我一人承担,现在,我们要迅速解决掉利比亚内部的问题。”

指令下达,科涅夫立即行动起来。

在意大利海军的帮助下,第八集团军的五个师团开始进入利比亚。

然后,来自苏联的降维打击,出现了。

这是隆美尔第一次与苏联人合作。

看着一支苏军师长满脸笑容地握上自己的手,隆美尔只觉得十分微妙。

要知道,在德国战役时期,他们还是拼过刺刀的对手。

在苏军的巨大压迫下,利比亚各地军阀迅速被平推,大片大片的土地,直接成为了安全区域。

由于玛利亚的军事改革,八项注意三大纪律已经深入到每一支苏军部队里面。

当苏军士兵来到村庄或者城市时,苏军士兵都会严格遵守八项注意三大纪律的原则,与利比亚人民秋毫无犯。

即使需要物资,也会用钱去买。

当然,苏联的钱在这里不一定能流通,所以他们会用法郎或者英镑结算。

随着大军压境,利比亚局势立马得到平稳。

然后,便是对开罗的物资运送。

要运送足以养活七八百万人口的物资,这可不是小数目,单靠意大利是很难维持得了。

所以,玛利亚寻找了其他加盟国支持。

当玛利亚发出‘需要支援’的请求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时间给予回应。

加上意大利,四个欧洲国家共同合作,给埃及人民不断输血。

不单有物资上的提供,还有营救人员的介入。

这里的营救人员包括了医务人员、工程师、维和部队、粮食加工专家等重要的技术人员。

除此之外,还有气象学专家。

加上苏联的气象学专家,五国专家开始分析起了开罗上空的诡异暴风雪。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推断,这场暴风雪很有可能会在今年的12月逐渐消散。

是逐渐消散,而非彻底消失,但至少是一个好消息。

在如此努力的坚持下,开罗城内的七八百万人口逐渐稳定下来。

他们穿着各国国家的不同牌子冬衣,吃着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同口粮,在火堆面前互相依靠,互相取暖。

当然,也有不少人选择性离开开罗,他们往利比亚走去,或者往其他更暖和的地区搬迁。

但更多的埃及人民,依旧选择留下开罗,选择相信纳赛尔新政权。

正因为有了这份来自人民的信任,纳赛尔越挫越勇,没有丝毫的气馁。

他在这暴风雪之下,制定了各种生存法令,而在此之外,还有战斗法令。

英国人的威胁从未停止。

尽管几乎大半个埃及都陷入暴风雪之中,但英国人从未放弃过对开罗的‘收复’进攻。

每当暴风雪有所停息,英军就会尝试进攻,短短两个星期,进攻次数就累积到三四十次。

为了对抗英军,纳赛尔组织了一支支民兵队伍。

这些民兵队伍手持着武器,会冒着风雪与英国人作战。

他们很勇敢,可他们的战斗素养实在是太糟糕。

如果不是隆美尔及时增援,可能这些民兵队伍会彻底失败。

隆美尔在机动作战方面十分出色,可是在防守方面,却显得有些不足。更快,他们这里的兵力和武器弹药都是不足的,反观英军这边,苏伊士公司可是有着很强大的军备力量。

原时空中,苏伊士运河公司就是一家只为英国政府负责的公司。

但这个时空不一样。

自从苏联发表了‘世界革命’宣言之后,英国政府便开始着手于‘反世界革命’方案。

首先部署‘反世界革命’的地区,就是苏伊士运河公司。

由于距离较近,所以他们给了苏伊士运河公司很大的权力,允许他们建设属于当地的公司军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苏伊士运河公司跟当年的东印度公司十分相似,都是有着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而且,都是通过压迫的方式去赚取利润。

如此一来,除去前来增援的英国远征军之外,与隆美尔作战的,大部分都是公司军队。

为了应对英军的进攻,隆美尔可谓是绞尽脑汁,甚至想出了‘迂回一条大路,直接侧击苏伊士运河。’

这条战术是有可行之策,可因为大雪的原因,这使得他们无法行动。

最后,本应属于机动作战的王者,却因为大雪天的原冺因,只能被迫龟缩在开罗。

随着粮食的大量消耗,隆美尔只得向纳赛尔提出一条建议。

“组织一支敢死队,只带一周的干粮,往南边的阿特奎城方向走,如若阿特奎城没多少英军把守,便将其拿下,当做成我们的一个南部据点。”

“如果有人把守,可以尝试发起袭击。”

“如果还是不成,就继续往南走,独自发展。”

这是一步险棋,为的就是打破僵局。

在隆美尔的战略判断中,这场战局拖得越久对他们就越不利。

英军那边,他们只需要负责士兵们的后勤补给就足够了,而且还有法国人跟他们站在一起,物资方面不可能短缺。

反观纳赛尔政府,他们可是要照顾开罗城的百万人口,除了开罗城,从外面跑进城内避难的,也不在少数。

如此规模之下,后勤资源就是一个无底洞。

越是拖,越是不利。

而苏联又太远了,尽管意大利一直给他们提供帮助,但意大利可不会过分损害国家利益而帮助埃及。

现在的墨索里尼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但同时,他还是一位国家主义者。

如此一来,一切的工作都造成了双方之间的补给消耗战。

一边是照顾七八百万百姓和数万战士的纳赛尔政权,一边只需要负责军队消耗就足够的英法驻军基地。

双方差距不言而喻。

在这种困境中,隆美尔提出了一步险棋,可纳赛尔却犹豫了。

他并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因为,根据苏联气象学家的分析,再熬大半个月,埃及上空的暴风雪就会停息。

只要暴风雪停息,一切都会好起来。

既然如此,那就没必要冒如此风险,毕竟他们的职业士兵十分有限,而民兵的战力又难以把控。

最终,在纳赛尔的琢磨下,他否定了隆美尔的建议,决定坚守到暴风雪停息。

就这样,开罗这边陷入沉寂,除了在城外搭建的哨站外,整座城市都在小心翼翼地生存着。

在11月20日的这一天,开罗的风逐渐变弱,仿佛是要提前离开一样。

纳赛尔还一脸期待地走出办公室。

可当他推门而出时,却看到一名苏联气象学家,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大声喊道。

“总统阁下,要出事!!!”

只见这位气象学家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被他抓在手上的,是一张写满了数据的纸。

纳赛尔连忙抓住这位气象学家,将快要跌倒在地上的他给抓稳站直。

看着对方那焦急的表情,一股不祥的预感从心而生。

颤颤巍巍地,纳赛尔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是天气……是气旋!”

他大口大口地吸着冷空气,紧抓着纳赛尔的衣袖。

“根据科学院计算机数据分析,暴风将会偏移,而在两天后,风眼将会偏移到开罗上空。”

“根据科学院分析,埃及上空的暴风雪,极有可能是极地极寒气流大举入侵温带产生了极度悬殊的空气温差强。”

“由地转偏向力使空气旋转形成气旋风暴,由于温差极度悬殊,最终形成了上空的超级飓风。”

“我们目前还不知道飓风高度是多少,但初步估计,可能是平流层的三十公里,在如此高度之下,风眼完全可以将高空的极寒空气从平流层以下降气流的形式,抽至地面。”

“这样一来,开罗将会在明天开始,迅速降温。”

“降温?”纳赛尔已经对这个词有些麻木了:“这得降多少度?”

气象学家看向挂在墙上的温度表,此时是零下八度。

待气象学家重新抬起头看向纳赛尔时,他艰难地说出一个数字。

“可能是,零下四十度。”

现在是零下五度,接下来是零下四十度,这相差三十五度的距离,在纳赛尔眼中却一点概念的都没有。

这算什么?

他不清楚,只觉得,或许会再冷一些,仅此而已。

可是,气象学家就不一样了,他急疯了。

抓着纳赛尔的衣领,毫无形象地摇着对方,大声吼道。

“别想了总统,那是北极的温度啊!!”

“北……北极??”

张大着嘴巴,纳赛尔只觉得喉咙一阵干燥。

“那是直接冻死人的温度,快,快把柴和炭都分下去,都分下去!要不然,开罗要死三分之二的人啊!”

尽管对北极的温度依旧没有半点概念,但纳赛尔还是听懂了‘死三分之二’这个词的意思。

他连忙跑回去自己的办公室,拨打了紧急电话。

然后,连草稿都不打了,直接打开全市的广播电台,对全市人民说道。

“暴风雪将至,暴风雪将至!这是暴风雪前夕的宁静,快回去,等柴炭补运送!”

ps:新闻,知网涉嫌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被处以5000万元罚款————又是你小子!(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