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文学路》第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中,我当初认为土木工程就是一个挖土伐木的工程。所以我至今都不知道自己高考填志愿时,是如何想到选择土木这个专业的,以至于我来到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对土木工程这个专业毫无兴趣,于是成天吃喝玩乐,不再用心学习。这样半个学期后,期中考试,我竟然门门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成绩单上万里江山一片红,心里不觉大吃一惊,看来自己还真不是学土木工程的料子。

正巧,此时学校举办了一个关于大学生人生职业规划的讲座,我带着看戏的心理去听了,结果发现讲座没有晚会精彩,讲座不仅没有让我高兴,而且反而让我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起来。是啊,我的人生还没有一点点规划呢,既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又不知道将来可以做什么。

为此,我花了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结合了自身的学历、特长、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社会现实等等等等,终于给自己做定了一个人生规划――走文学之路。虽然我所学的是一所理工大学的一个理工科专业,由于有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和郭沫若先生等的理科生前辈在先,所以这个不用担心。

我向文学之路迈出的坚定的第一步是读书。我在学校门口旁边的地摊上一块钱一斤的盗版书总共买了五十多斤,装起来足足有一麻袋。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想,如果那一万卷竹简换算成现在的书本的话,或许还到不了这一麻袋。所以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坚信自己看完这些书后,即使下笔没有神,大约也跟有神差不了多少;退一万步来讲,或许我这人上辈子罪孽深重,今生注定成不了神,不过成魔总应该没有问题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迈出第一步是最艰辛的。我迈完这艰辛的第一步,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俗话又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经过一年的卧薪尝胆式的修炼,我自认为功德圆满,于是踌躇满志,决定大试身手。

接着,我迈出了文学之路的坚实的第二步,创作。一般来讲,著名的作家基本是靠写一部长篇小说巨著起家,比如古代《红楼梦》的作者的曹雪芹,又比如现代《白鹿原》的作者陈秋实,所以我也决定走这条前辈摸索出来的经典老路。我整整用了一个月时间构思自己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小说的每一细节都经过我精心的构思,每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人物都经过我细致的考虑。由此可见,我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稳扎稳打,资本雄厚,基础牢固。所以,在我看来,当这本著作问世后,必定是一本惊天地泣鬼神般的伟大著作,即使它的成就超不过曹雪芹的《红楼梦》,也至少会跟《红楼梦》平起平坐。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后,我终于开始动笔,呕心沥血地按写了一个月,创作的进展大致还顺利,只是在一个小小的细节上跟预期稍微有些出入:《红楼梦》人家曹雪芹足足增删十载,我则是一个大学生,并且再过两年就要面临失业危机了,哪能有那么多时间?经过慎重地考虑,我决定将作品精简,由长篇改为中篇,写成中国的《羊脂球》。

中篇又写了一个月,我发现事情的进展还是跟预期稍微有些出入:人家莫泊桑写作有大师级的老师指导,自己乃草民出家,而且是自主创业,两人的起点天差地别,哪能跟人家比?我再次经过慎重地考虑,决定将作品精简再精简,由中篇改为短篇,写成中国的《项链》。

又经过了一个月,承载着沉重的使命的作品终于艰难问世,我给它取名《冰霜剑》,写好后数了数字数,满打满算才四千多一点点,充其量只能算一篇小小说,看来连成为《项链》可能性都没有了。这或多或少令我有点气馁,毕竟我还没有听说谁写了一篇优秀的小小说就成为了文学大家的。不过我仍然决定将其发表,虽说这难产的处女作在数量上有那么一点点缺陷,好歹质量上没有任何问题,至少我觉得它没有任何问题。

我用百度搜索到了中国的几百家的文艺杂志出版社,再从中精心挑选了十二家我认为最有可能采纳这篇出色的小小说的杂志社,将小小说足足工工整整地誊抄了十二份,一起同时寄给了这十二家杂志社――我想用乱枪打鸟的策略提高它被采纳的可能性。

三个月后,我陆陆续续收到了十二封委婉的退稿信,令我哭笑不得的是,竟然所有的退稿信写的都是相同的内容:你寄来的作品我已经认真审阅,质量很好,但是风格不符合本社,感谢你对本社的支持。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一模一样,我看完后,一直怀疑这十二家杂志社是不是只有一个编辑。

“作品质量很好,只是风格不符合而已。”所以,这让我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重新谋划另写一篇惊世之作。一回生,二回熟,我由于有了前车之鉴,有一定的写作经验,发现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一个秩序,要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来,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现在,我已经写了一篇出色的小小说《冰霜剑》了,接下来就应该写《项链》式的短篇小说,之后再写《羊脂球》式的中篇小说,最后再写《红楼梦》式的长篇小说。

为了写好这篇《项链》式的短篇小说,我特意去数了数《项链》的字数,《项链》的中文版大约六七千个字,于是我把我将要写的这篇短篇小说定义在八千字左右,首先在数量上超过《项链》,这样在质量上才会更有把握,政治老师说“量变引起质变”,就是这个道理。

随后,我又特意去街头的一棵大树下,让一个仙风道骨的算命老先生帮自己算了一卦,选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道吉日重新开张――小说五天后动工。

做了以上这些准备后,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五天后,东风来了,我开始再次创作,一个月后,小说按计划圆满完成。小说名叫《兄弟》,是我根据自己在初中时候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为背景写成的,它有着鲁迅先生的深刻,李敖先生的尖锐,马克吐温先生的幽默和欧亨利先生的结局,古今融汇,中西结合,绝对治标又治本。

我将小说工工整整地誊抄出一篇,把它寄给一家杂志社。一个月后没有结果,我又将小说工工整整地誊抄出一篇,把它寄给另一家杂志社……经过多次这样,我又有了新的经验,每次在没有收到退稿信的时候就先誊抄好一篇,每个月去拿退稿信的时候顺便就投一下稿件――我发现的这条捷径,足足让自己在文学之路上少走了一半的冤枉路。

一年后,我将它寄了整整十二次,并且还陆陆续续地收到了整整十二封内容一模一样的退稿信,而最令他疑惑不解的是,所有的退稿信上却说我的短篇小说不能被录用是因为它写得毫无创意。

经过这一番的折腾,我虽然还没有做成一个文学家,却已经成了半个书法家。可是有一点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像自己这样的优秀的作品却无人理睬,而那些我看不上的没品的文章却能被大肆采纳?这个问题足足困惑了我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我百思不得其解,思索得精神颓废生活萎靡。直至有一天,我恍然大悟:原来,投稿就跟就业找工作一样,三分靠才能,七分靠关系,自己没名没分没关系,纵然才华能横溢甚至可以竖溢,也只能是徒有羡慕的份。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后,我对症下药,决定就不了业就创业――自己办报刊杂志。

我经过一番考察,意外地发现其实自己的学校有着办杂志有着的巨大天然优势:第一,自己的这所大学至今还没有一种报刊杂志,所以向校领导申请办一份校报应该没有问题,而且没有竞争,属于垄断行业;第二,学校总共好几万人,有着广泛的读者基础;第三,学校是理工科大学,学生人人对文学盲目,写出来的作品难以有人质疑――因为他们没有鉴赏能力;作者就很容易让他们崇拜――因为偶像就是盲目崇拜的对象。

于是,我怀着汹涌澎湃的创业热情,慎重地向学校领导提交了一分在学校办一种报刊的申请。申请由于大肆宣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得到了校领导的高的重视,经过校领导的专门开会讨论和举手表决,我的申请最终获得通过。

报社成立后,我自己任命自己为报社社长和总编辑,并且为这份校报取名为《新起点》,意思为我的文学之路的新的起点。校刊的名字是请校长亲自题词的,尽管校长的字写得很丑;并且请校长做了名誉社长兼总顾问,尽管校长自从题词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关注过我办的这份校报。

我的创业很成功,《新起点》这份校报不仅让我的那些昨日蒙受不明之冤的作品们全部得以重见天日,并且还在全校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机械学院的学生用它包零件,土木学院的学生用它来垫测量仪器,数计学院的学生在它的空白处打草稿,艺术学院的学生拿它来练书法,人文学院的学生干脆将它做草纸……反正全校的学生人人都得到了《新起点》的恩惠,因此人人对我怀有感激之情,于是我成为了学校大名鼎鼎的文化名人。

但事情也不是十全十美,我接下来也遇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新起点》是全校免费发送的,人人凭学生证都可以领到一份,所以报纸发行量出奇的大,所需的经费也同样出奇的大。正由于此,《新起点》没有发行多久,学校领导又慎重地开会讨论,议会举手通过了停办报纸的决议。《新起点》停办后,我心有不甘,跑去跟学生会求助,并且慷慨解囊,请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大吃了一顿,在酒席上学生会的主席副主席们经过我的一番煽动,次日毅然发动学生会组织了一个全校性的大罢课。学生们怀着物质要求的目的打着精神要求的旗号,纷纷响应罢课,强烈要求恢复《新起点》。

这是学校历史上的第一次罢课,罢课一刚开始就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因为他们不重视的话,就马上会有媒体、社会和中央的重视了。校领导们既害怕这罢课引起轰动,又没有其它办法,只好屈尊跟学生代表学生会主席协商,并且当面同意恢复《新起点》的发行和恢复了我在《新起点》的社长和总编辑的职位。

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我又得以重新回到了岗位上,继续着自己的文学之路,于是不禁感慨万千:虽然我还没有写出名著来,但是已经成为了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了,名人写出来的著作成为名著那是迟早的事情,我的文学之路宽阔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