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留学军事回来后不是积极投身军界,而是安心于民间教教西洋兵操和搞搞警政,更还要大张旗鼓的开矿办厂发展实业,在赵声、李博及曾晨阳这样的青年军官们看来总归是有些不务正业。
令人想不通的是梁伟光并没有直接解释,而是从毫无干系的美国西点军校绕着说开去。
西点军校是美**事学院的俗称,为美国独立后的第一所军校,其校训乃责任、荣誉、国家,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法国圣西尔军校并称“世界三大军校”。西点军校自成立伊始便为美国陆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官,其中不乏“西点之父”塞耶上校、南北战争时北方军队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及南方军队总司令李将军这样的不世将星。
但按梁伟光的说法,西点军校更多的作用还是为美国社会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实业人才,例如什么可口可乐公司、通用公司及杜邦公司的创始人之类,听得对方懵里懵懂的实在不敢置信。
光哥还忽悠道,其实圣西尔军校跟西点军校的课程设置都差不多,除必修的军事科目外,还有诸如数学、工程学、语言学、历史学、社会科学、心理学、人文学这样的选修科目,麻痹的正宗军事名校硬是被光哥瞎扯成不伦不类的商学院。
总之翻来覆去的意思,无非就是从军校毕业后从事商业或金融业才是王道,好在这时候社会上最时髦的论调之一就是实业救国,尽管赵声三人对梁伟光的说辞未置可否,也唯有各自在心底暗呼可惜,而旁边的陆慕山多少心知肚明,不露声色间则一个劲的偷着乐。
李博闻言不由感慨道:“原来如此,看来还是日本陆士更要纯粹一些。”这个时代受甲午战争尤其是日俄战争的刺激,如李博这些人都对小鬼子的军事甚为推崇。
梁伟光又没有顾及客人们的面子,毫不客气道:“目前中国从日本学了两件东西最不可救药,一个是教育,一个是陆军。”这是他不知从哪里抄袭的说法,便随口说了出来。
见赵声他们又是一副相当吃惊的表情,梁伟光则不屑道:“小鬼子那点货其实谈不上有多先进,明治维新后一开始学习的是法国陆军,普法战争后转而学习德国陆军。至于他们的教育嘛,原先也是学法国的,后来又去学美国,最后也学的德国,说来说去都没什么自身的东西,全是抄袭别人家的,而且很多内容到了他们手里后都走了样,实在搞不懂二道贩子有什么值得学习的。”这些典故是以前没事泡**舰船论坛时得来的,他自己也是做了一回二道贩子。
“对炳辉兄的这个说法,我倒是不太苟同。”赵声笑了笑,道:“留学东洋与留学西洋相比,一来要省去许多川资盘缠,同样数目的费用可以派遣更多的学子;二来日本近在咫尺,且日文与中文有许多相近之处,较西洋文字则更易于通晓。”
梁伟光与马建伟听了心想,搞了半天了省钱和偷懒,又听赵声说道:“最重要的是西洋之学太过繁杂,而日本人在学习的时候已经作了必要的删节与酌改,中日两国的恣情习俗相似,遂行效仿起来事半功倍。若求更进一步,再赴西洋又有何不可。”
梁伟光饶有兴趣地问道:“莫非伯先兄认为日本陆军,已是东亚第一强军?”
“确如炳辉兄所言,只怕放眼整个亚洲,也暂无一支军队能出其右。”作为一位军人坦言承认这样的客观事实,其内心里不可谓不痛苦。而他感慨之中更多流露出的,也是对历史的无奈以及对时局的焦虑。
梁伟光笑道:“伯先兄这可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如今南北新军皆奋起直追,假以时日若重新较量一番的话,必能一雪前耻。”
“北军,呵呵。”赵声这话值得玩味,含义颇深。
梁伟光故作不解道:“我在法国学习军事的时候,有幸遇到一些曾来华过的外**官,每一次听他们说起以前天津的小站兵或现在的北洋六镇新军,都是一副赞不绝口的样子。”
早期的北洋军并非专指袁世凯手下的小站兵,他在天津小站编练的新军正式称呼是叫定武军,总数不过在六、七千人左右。当时在京津直隶一带除了小站兵外,还有聂士成的淮军、宋庆的毅军和董福祥的甘军,这四支军队与时任直隶总督荣禄的亲军统称为北洋军。庚子事变后,袁世凯凭借其手腕先后收编了其它几支北洋军,至去年已基本建成北洋六镇。
跟后世的中国人喜欢听老外们的虚伪恭维一样,尽管自己是南洋新军的一员,曾晨阳和李博闻言也都不自觉的坐直了身子,仿佛自己的脸上也觉有光,而赵声却另有感触道:“日俄大战的前一年,我就去日本考察过军政。此后在北洋军里也待过一阵,耳闻目睹的并不少,两相比较下来,唉……”
“哦,我在法国时就听说北洋新军训练严格且管理得法,被公认为是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最强的中**队。”
赵声介绍道:“不错,齐装满员正是北军的特点,可以说是不差一兵一卒和一枪一炮,另外其装备之精良也确实让人叹服。”
这时,曾晨阳于一旁满脸不服气道:“北军也就是一副样子货,外表光鲜糊弄糊弄人罢了,去年河间会操还不是出尽洋相。”
陆慕山听曾晨阳这么一说,立刻惊讶道:“河间会操之事我也听说过,记得《申报》上去年还热闹过一阵,记者们纷纷相传北洋新军已具列强军队的初步模样。”
当时的《万国公报》、《亚东时报》、《申报》、《上海晚报》等大小报纸曾载:会操之北洋诸军分为南北两军,在直隶河间的小刘庄、大小曲地、大于庄等地展开激战……先是激烈炮战,在炮弹横飞尘土飞扬的烟雾之中,双方指挥官各命其部队冲锋,两军迭进角逐,南军主力向北军之左翼包抄,北军之主力亦向南军之左翼攻进,枪炮互施,势不相下。两军阵线愈逼愈近,几欲短兵相接,为了避免双方发生不必要的肉搏伤亡,阅兵处不得已下了停战令。
总而言之,此次河间会操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深入贯彻了朝廷的军事改革方针,同时明确了新时期的各项政治军事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中外舆论的一致赞誉,影响深远云云。
这时,曾晨阳忍不住嘟囔道:“还列强军队的模样,听说不少军官都被混乱的士兵们推攘得差点踩踏致死。”
赵声露出笑意道:“这倒不足为怪,北军的绝大部分士兵都是目不识丁的农人。”
李博也凑热闹道:“仅以我们第九镇士兵的文化素质而言,北军六镇没一个能比得上。”
这倒不是小李同学吹嘘,跟北洋新军的募兵方式不一样,第九镇创办的时候实行的是征兵制度,而且是从江南一带的朴实农家子弟中征召有文化者入伍,又正逢清廷刚刚停止了科举考试,许多失去了前途的读书人纷纷转而进入军营,以期另辟蹊径搏取功名,所以该镇士兵文化水平奇高,全镇上下没有一个不识字的,中小学毕业生不计其数,秀才都是一抓一大把。
梁伟光顿时接上一句太祖老人家的至理名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最愚蠢的军队。”紧接着又趁热打铁,把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而非武器的论调,旁征博引的给阐述了一遍,让赵声三人深深为之折服。
众人相谈甚欢,一眨眼间方觉已近黄昏,赵声三人意犹未尽之余不得不起身告辞。
大门口临别之时,梁伟光拉着赵声悄悄私语一番后,说得赵声身躯微震且脸色变了数遍,默不作声地盯了两眼后翻身上马扬鞭而走,这让在场其他人个个不明就里,而李博与曾晨阳两人也只得匆匆告辞,策马追了上去。
陆慕山不由纳闷道:“炳辉兄,刚才不还是好好的嘛,到底说了什么?”
梁伟光目送对方消失在街道拐角处,才哈哈一笑道:“鸣岐兄、老马,一起去新厂工地那看看,如何?”
PS:这四日辗转四地,日夜兼程,来回数千公里,一个字,真他嘛的累啊。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