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间沉默了一会,李卫忽然用纯正的德语问道:“雷长官既然曾经留学德国,不知道是在德国的哪所学校高就?”雷毅一怔,这才想起来刚才有人说面前这位东北军的少尉也是曾经留学欧洲的留学生,于是用法语回答说:“我在德国的柏林军事学院呆了三年,祖上是德国华侨,我是在德国出生并长大的,李连长曾经留学法兰西的话,又是在哪所学校进修的啊?”
惊异于雷毅标准的法语发音,李卫也改为用法语回答:“卑职受大帅所命,乃是第三批奉命留学法兰西的东北大学选派生之一,1924年前往法兰西巴黎理工学校学习,1928年学成回国,立志报效国家,所以投身军旅。”
双方接下来的对话,都是用德语和法语交汇进行,叽叽咕咕的如同天书一样的对话让在做的其他人都傻了眼,能够听得懂部分对话的摩顿和汉斯、伍尔夫、克斯拉几人还好,那十几个东北大兵却完全是大眼瞪小眼,刚才出言讽刺的那个大兵张大了嘴,半天合不拢:“乖乖,真是吃过洋墨水的啊,连说话都洋火了……”
几句对话下来,两个年轻人的心防被打开了许多,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留洋去睁眼看世界的人,两个人在很多的问题上都有着共同和相似的看法,因此当雷毅再次询问有关东北军的情况时,李卫也不再隐瞒什么,而是一五一十的据实以告。
得益于东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人口众多的优势,张作霖自从掌握了东北成为东北王之后,东北就成为了当时中国各大军阀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地方势力,而张作霖虽然土匪出身,文化程度不高,但骨子里还有着中国人的硬气和骨气,后世对张作霖的评价倒是非常可观而又得体:最有骨气的大军阀。凭借着圆滑的政治手腕和铁血的治军政策,张作霖不仅有着当时中国最有战斗力的几十万东北军的支持,还周旋在苏俄、日本和中国政府之间左右逢源,大捞好处。这使得几方势力对张作霖都是既爱又恨,既想拉拢又想除之而后快。
有钱有权有枪有人的张作霖自己没有文化,但极为舍得在教育方面投资,早在1916年就下令对治下全境的留洋生进行全面统计,1917年,先后两批派出大批公费留洋生前往日本学习军事,1918年东三省留洋学生已经达到150人,位居全国第二,到了1925年,东北的军事留洋生总数已经达到了232人之多,而前往欧洲各国学习理工科和机械、农工方面的学生总数则多大600多人。更为可贵的是,派遣这些留洋生不仅没有花费中央政府一分一文,全都是老张自掏腰包,从奉系的军费中节省下来的,张作霖曾经公开宣称:哪怕是老子少养几个师,也得保证孩子们在外面学习有钱花有饭吃。而这些东北留洋生也并没有让张作霖失望,东北人天生骨子里面讲义气重情义,很多东北留洋生学成归来后,婉拒了中央政府和其他军阀的高官厚禄的邀请,纷纷投身到奉系的体系当中,为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除了大量派遣留洋生外,张作霖还十分重视东北本土的教育发展,东北大学就是在张作霖的大力推动下建立的,他曾经对当时的奉天省长王永江说:“咱老子没读过书,知道肚子里没有墨水子的害处,所以可不能让全东北人没有上大学求深造的机会,岷源(王永江的字),一切事我都交给你了,开学越快越好。用钱告诉我,不管多少,老子我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但东北大学是非办不可的。”日本人担忧东北大学的建立会加强对日本的对抗情绪而建议张作霖没有办学的必要,张作霖听到日本人反对的声音却说:“妈拉巴子的,他们越是反对咱老张办大学,咱们就是非办不可。得快办,要办好,快出人才。”
1923年4月26日,东北大学正式成立,校舍暂用位于省城大南关的高校和文专两校旧校舍。后于北陵购置500亩地,开始动工兴建新馆。除了购买土地的费用,当时东北大学的基建费用即达奉大洋600万元之巨。1925年,东北新校舍建成,其规模之大,功能齐全,在国内亦是首屈一指。除兴建校舍外,奉天省长公署在北陵附近划拨官地200亩,拨款280万元,兴办大学工厂。这种大学设附属工厂,既顾及学生实习,又保障经费来源的模式,也是当时国内其他大学所没有的。东北大学另有植物园地100亩。这样,整个校园面积达900亩,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校园。可见老张的建校计划,是相当宏伟壮观的。
老张对于教育的投资并非只是口头上说说,东北大学常年经费在各大学之中也名列前茅。北京大学当时的常年经费是90万银元,南开大学40万,清华大学虽有庚子赔款补贴也只有120万。奉天省财政向东北大学的投资巨大,经费每年160万,人均为奉大洋800元。
为吸引一流学者来此任教,东北大学所设定的薪金和待遇相当优厚,远远高于国内的几所知名大学。以教授为例,北大、清华教授月薪300元,南开240元,东北大学则为360元。东北大学还为教授们盖新村,建别墅,安排宽敞舒适的住宅。教授们回北京探亲,还予以报销往返路费。这与当时国内战争情况下,各校教授欠薪、减薪为常事形成鲜明对比。
东北大学的这些优厚待遇,引来了当时许多知名教授前来任教。在128名在职教员中,留学归来的有77人,其中11个博士、37个硕士、29个学士。而且他们其中大部分留学美国,毕业于美国的一些著名大学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康乃尔、麻省理工等学校。其余教师即使没出国“镀过金”,也是毕业于国内一些知名的高等学府,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等。
东北大学的教学设备在当时国内也数一流。实验仪器和机械,诸如物理和化学仪器、工学机械、动植物标本、图书、工厂设备,几乎无一不备。据1926年的统计,学校藏书共33164册,各类仪器标本共13516件,以及价值达86.53万元的机械设备,为学生阅览、实验和实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至九一八事变前戏,东北大学已是国内学生最多的大学,教授300人,学生3000人,而当时北京大学也只有学生2000人。
东北军的战力强横不仅是因为老张治军有方,还因为东北军的骨干大多受过教育,除高级军官大多曾经留洋,中低级军官也都曾经在大学或者东北的地方军校受训学习过,这样一支有文化的军队,其战斗力当然是杰出的。东北人讲义气,军官及士兵们大多受过老张的恩惠,对老张死心塌地,忠心耿耿,李卫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员。说到这些的时候,李卫眉飞色舞,其骄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雷毅听的悠然神往,回过头来却又愈发气愤,老张这么优厚的家底子,就让他那个败家儿子一把光,打包整齐毫发无损的送给了日本人,日后在侵华战争中,东北始终是日本重要的后方战略补给基地,为侵华日军源源不断的提供战力和经济支持。唉,想起来就全都是痛啊!
收敛心思,雷毅开始询问起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军的近况,李卫虽然有些顾虑,斟酌了良久以后还是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全部告诉了雷毅。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