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国狐》关于名将乐毅、庞煖、剧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看书看到这里的朋友肯定知道乐毅是谁,小子就不多废话了。在本小说中,乐毅的年龄是个问题。史载乐毅因为沙丘之乱逃离赵国去了魏国,在魏国他被封为大夫。后来出使燕国,碰到了燕昭王求贤,于是有了到底是“煖”,还是“暖”,还是“援”、还是“焕”……都无从考证了。反正大家看到了知道是他就可以了。他在正史中是个神秘人物,道家鹖冠子的弟子,沙丘之乱之后,随师父去了楚国山里隐居著书。一直到赵悼襄王时代,乐乘廉颇相继出奔,赵国只有李牧一人,实在顾不过来。于是他又被人想起来了,便出山帮赵国卖苦力,在燕赵之战中俘虏了好朋友兼燕国大将剧辛。此时是前242年,据说他已经年高八十了……据说,他早在赵武灵王时,就曾经与武灵王论兵,为武灵王阐释了“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的深刻含义。他师父鹖冠子是楚国人,曾经也是武灵王帐下红人,所以赵武灵王才表武士以鹖尾,竖左右为鹖冠(这一说不足以为信史。武灵王立鹖冠,主要是因为鹖这种鸟勇猛好斗,至死方休)。反正这个行踪飘渺的长寿老人不死小强,日后哪位大大有兴趣可以写写他,真的很有发挥余地。附带说一句,这庞煖被称作“战国最后一位纵横家”……他有兵书三篇,纵横书两篇收在《汉书•艺文志》里。怎么说呢……他应该是个杂家吧。

顺便扯开一笔,说说他俘虏了剧辛之后的事。庞煖对燕国作战的胜利不但稳固他在赵国的地位,也使赵国重新赢得了在列强中的威望。战国最后一次合纵行动终于在庞煖手中达成,他也名正言顺的成为了联军统帅。这次合纵除了一向“谨事秦”的齐国和刚刚被打废的燕国没有参加外,三晋、楚国以及小国卫都参加了。五国联军于前241年收复了秦国从赵国夺去的寿陵(在当时恒山一带)。庞煖认为,攻秦之师屡向西进攻,均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被阻,不如绕道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南),南渡河水(黄河),迂回至函谷关后,可以出其不意。五国联军分路出蒲阪,进展顺利,至蕞(今陕西临潼北)时与吕不韦所率迎击秦军相遇,这已经是咸阳的大门口了。

吕不韦这厮到底是商人,做了swot(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法)。他觉得楚军远来,军士疲惫,战斗力不强,但楚为大国,影响较大,如楚军战败,则联军必不战自溃。所以他决定先以精锐部队,乘联军夜间疏于防范之机,突袭楚营。楚军侦知,自行东撤(楚国人好像对秦国一直很畏惧……无语了……),此后便迁都于寿春。四**队闻楚军先退,军心动摇。诸将皆请退军,庞煖只好应允。于是,韩、魏、卫之军也都回国。庞煖怒齐附秦,同时为了消除无功而返的结果,率军攻取齐国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赵国由此有了自己的出海口(虽然没海军……),然后回归赵国。尽管庞煖富智谋,善纵横,且年老成精,但联军同床异梦,协同不力,终于无功而返。从此,山东各国再没有实际的合纵抗秦军事行动了。(后来赵、燕、楚、越四国曾有形成合纵的态势,但是被秦国姚贾破坏,胎死腹中。)

最后要说一下的是~~~秦国名将蒙骜死在他手上!!!!!蒙骜啊!!!不知道蒙骜是谁的,或者觉得蒙骜不过尔尔的,请仔细阅读在下后续作品……当时蒙骜七十多岁了,庞煖八十多……两个老头打架……血流漂橹,弃尸千里,太血腥了……三岁以下的朋友请自觉出去,三岁以上五岁以下的朋友请在家长指导下阅读此文……

再说说庞煖的好朋友剧辛。这个剧辛也不是一般人物,他本来是赵国人。当年在赵国也出仕过赵武灵王。他是法家的代表,有著作《剧子》(又称《处子》……这不是我瞎说的)九篇。沙丘之乱后,剧辛听说燕昭王思贤若渴,连马骨头都买……便前往辅佐,和郭隗(严重怀疑他贪污了钱,拿烂骨头顶缸)、乐毅、邹衍齐名。在燕国他“可能”实行了一定的变法图强,所以后来燕昭王的国力才会如此之强。联军破齐前夕,剧辛作为燕国的使节和邹衍一起游走各国,达成对齐国的包围网。联军大败齐军于济西后,剧辛曾经和乐毅争论过是否要进一步攻入齐国腹地的问题。他主张逼迫齐国割地,获得实际利益,说明他是一个比较谨慎小心的人。四十多年过去了,剧辛也可能由于燕武成王家族的排挤而没有继续得到重用,当他重新得到了燕王喜的赏识时,也已经七十多岁了。燕王喜问他能不能攻打赵国,他凭借着自己当年与庞煖作朋友时的印象,对庞煖做出了评价,他认为庞煖是“易与”的,也就是很容易打发的人。于是,燕国即以老剧辛为帅,南下攻打赵国。

剧辛在被俘后死于赵国,成了反面教材。剧辛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人都是会进步的,不能用老眼光看人!当然咯,虽然他犯了错误,甚至做了赵奸,但是我还是给他机会弃暗投明,跟着狐婴混。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