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决战三国巅峰》第7章 秦易降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远住在楼兰城东,做一些皮『毛』的生意,家境虽说谈不上富甲一方,但也还算宽裕,吃穿用足够。俗话说: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秦远虽是个生意人,精通买卖,但初涉餐饮业的他坐起来还是有些掣肘,他是边学边干,一边当掌柜一边当学徒,“万事开头难么”事情都要一步步的『摸』索着做,先当学生在当先生。

这天清晨,秦远正在酒店打理、准备、安排一天的生意。这时远远听到仆人的声音:“主人、主人,大喜啊大喜啊”!秦远闻后,心情变得激动起来,跑出去忙问:“生了‘?女仆忙答:“生了、生了是个小子哩”。秦远听完扔下眼前的一切,向家里狂奔..........

来到家中,他看到接生婆正抱着个男婴,那个婴儿在哇哇的哭哩。他喜出望外忙接过孩子抱在怀里,哄着、亲着甚是喜爱。只见这孩子气宇轩昂、天庭饱满,长得虎头虎脑甚是大气,秦远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秦远妻子严氏已经虚脱了但还是忍不住流下来激动的泪水........

秦远妻子严氏本是汉人,中原人士,为躲避战『乱』,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楼兰,那时的中原被苛税、战『乱』、瘟疫所充斥,民不聊生,很多中原人不得已纷纷背井离乡,逃往他处,以求谋生。这严氏家本是中原的大户怎奈『乱』世的中原无法继续生意,迫不得已穿过河西走廊来到这里。严氏不但人长得俊美而且还懂得一些推拉弹唱、舞文弄墨的才艺,这在当下的社会是不多见的,因为在古代都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么。

严氏如何出落到了秦家呢?严氏家族原本是生意人,来到楼兰后,还是干着老本行,通过转运贸易的方式赚取利润,他们有中原的客户和货源,就想通过西域的丝绸之路,将中原的货物贩卖到西域的各国,要做这项贸易少不了运输的驼队,而在楼兰秦家的驼队是最大的,名声也是最响的,口碑没的说,秦家在楼兰生活了四百余年,历十代人,从来都是乐善好施,积善成德,因此在城里的人对秦家都是敬重有加,自然什么事都想着秦家哩,秦家的生意也愈加的红火.........

这严家初到城里不久就经常听人提起这秦家,于是便找到了秦家来做这个买卖,秦远的父亲就答应了下来,一来二去的,两家的关系逐渐近了起来,眼看这秦远愈来愈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正巧的是严家出落了个如花似玉的闺女,两人年龄相当,门当户对,真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在双方父母的撮合下,喜结连理,成了夫妻。在那时皆是父母包办婚姻,因此也产生了不少的悲剧,但秦远是幸运的,他们夫妻一直都很好,恩爱有加。

结婚一年后,严氏怀孕了..........

话说严氏身怀六甲之后,在一天夜里熟睡之后,梦见一轮红日从西方冉冉升起,整个天空在照耀下都变成了紫『色』,甚是怪异。第二天严氏醒来后便觉腹痛难忍,到了要分娩的时候了,遂招呼接生婆接生,随后便降生了这个秦家世代嫡传的后人。说来也怪秦氏家族历十代人,然这十代人均是单传,让人甚是费解。这回到了秦远这一代香火得以延续,无不让人欣慰。秦远抱着孩子真是爱不释手啊.........

孩子满月这天,秦远决定热闹一番,这天他放弃了店里的生意,回到家中张罗开来,这天的秦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到处充满着喜气和欢乐的气息,来秦家道喜的人们络绎不绝,踢破了门槛,秦家人口不多但在城里积累了不少的人脉。还有严家也前来道喜,亲家相见分外颜开,看到孩子的人们更是叹为观止,“这孩子长得好奇伟啊”,“这孩子真是福相啊”,“长得好有气派哦”,“好英俊的娃哦”人们看后都啧啧称赞。这一年正是公元168年,汉灵帝12年六月。

秦远决定在孩子满月这天给孩子娶个名字,他与严氏斟酌之后,又询问大伙的意见,几番争论后,在分析了生辰八字、言之。秦义就这样重生三国了,一切都如先生所料的那般顺利,他的名字也照着先生的说法取了,他的灵魂就附在了这个孩子身上,而这个孩子肩负的使命就是问鼎三国巅峰...........

小秦易由母亲严氏带着,严氏除了喂『奶』、照看还时不时的给孩子亨两曲逗孩子开心,她的歌儿宛转悠扬,沁人心脾。出身望族的她从小就喜欢推拉弹唱的艺术,家里虽不愿意她一个女孩子的所作所为,但也没全力去阻止,因为是望族,家里每天都歌舞升平的,很是热闹,严氏就边看边模仿,还偷偷的拜了其中一个名角为师,暗中学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多年的历练,她已将所学囊入怀中,学有所成了,后来她又学习了很多文化知识,当然这都跟她所在的家庭是分不开的,普通农民家庭哪有这个条件啊!他得父亲很喜欢研究一些学问,喜欢与人讲经轮道,尤其喜欢儒学和玄学。

在汉代儒学盛行,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了汉武帝认可,遂推及全国,风靡了整个西汉中后期,到了东汉出现了阮籍等人,他们不修边幅,论学讲到,推出了一种玄学在士大夫阶层甚是流行,讲学者羽扇琨巾、促膝而坐,谈天论地,很是悠哉。严氏从小就受父亲熏陶喜欢上了儒学,其中的一些思想为其所接受。这些都给严氏积累了不平凡的文化素养,她是位名副其实的“才女”。

秦易从小跟随母亲,耳濡目染的跟母亲学习,先后学习了声乐、文学、史学方面的知识,小小年纪的他聪颖过人,三岁起便能背诵《诗经》里的章节了,五岁时便开始饱读儒学了,在当地的孩子眼里他俨然成为了大师,是活在他们心中的“孔子”...........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