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铁血远征》血筑公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9月份的南京就像是被丢进了火炉一样炎热,凇沪会战的失利如同瘟疫一样在首都扩散开来。 总统府在这个时候召集了全国的高级军官举行最高国防会议,但人们深沉的呼吸声,叹息声预示这次会议并不轻松。

“我们应该增援,日本人已经在狮子林炮台,吴凇口一带站住脚跟了,用不了多久在上海就不仅仅只是两个日军师团的兵力。”良久,第3战区司令冯玉祥才打破了这死一样的寂静。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这次会议的主导者,中国的最高领袖。

“报告!”一个卫兵手里拿着一份电报,坐在前面的陆军总参谋长——何应钦走过去接过电报。“敌军攻之愈急,前线战事吃紧。罗店危在旦夕,请派遣援军支援。凇沪敌前总指挥,陈诚。”何应钦刚念完电报,会议室没一片哗然。

“各位,不要吵,不要吵。我在7月17日发表的庐山讲话,向世界宣布我政府抗战之决心,停止内战,枪口一致对外。向辞修发报,立刻派兵增援,务必拒日寇于上海之外。”一口纯正的浙江奉化口音,蒋委员长终于说话了。

1937年7月7日,日本中国住屯军在卢沟桥回龙庙一带展开了带有挑衅性的军事演习。或许当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去宛平县城搜查时,当在住屯在宛平城西北军第29军37师111旅旅长何其沣的授意下,第219步兵团团长吉星文上校率部在卢沟桥发起反击时。积蓄了多年的宿怨在这一刻全都倾泻出来,中日两国再次站在了历史的决斗擂台上。

正当日军大举进攻华北之时,8月13日,上海再次爆发战事。

只不过这次国民政府并没有像1932年那样,妥协日本侵略者。128事变的结果让十九路军的将士伤透了心,813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强硬态度。导致日本全面投入对华战争当中,战火还在蔓延,滚滚硝烟舔舐着神州大地,侵略者的身影从长城迅速笼罩在华北,华中。

天津,北平相继沦陷。满洲,哈察尔尽落敌手。上海告急,太原告急,整个华夏民族告急!在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声中,在侵略者的钢铁履带下,无数的中国人正在炮火中喘息。

而如今举行的国防会议正是商讨如何抵御日寇进犯,但进程缓慢,实在是看着让人揪心。看着何应钦远去的身影,蒋委员长又把询问的目光投向在座的各位。

众人不再说话。

“当今任务是抓紧修筑滇缅公路,尽早在西南大后方取得与欧美国家的沟通。”一位格子中等,戴着圆形黑框眼睛,一口浓重的云南昭通方言在会议室内响起。这个人是从昆明远道而来的云南省主席——龙云,虽然为彝族后代,但他经历了中国最重大的历史变革——辛亥革命。

在龙云的领导下,云南成为辛亥革命前期少数几个脱离满清政府统治,宣布支持革命的省份。而龙云本人也是在军营里磨砺,成长。1914年,龙云以云南讲武堂骑兵科第四期的身份毕业。正当全国卷入大革命**时,1927年,龙云在昆明策划的二六政变促使滇中镇守使唐继尧下台。

从此龙云率云南人民投入广州国民政府,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授予龙云第30路军总指挥兼任云南省主席职位。龙云先后清理了滇东,滇南的**势力,云南经厉了两年的分裂,也于1929年秋天统一。

“济舟兄何出此意?”端坐在一边的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也开口了,正当龙云回答时,以旁听身份出场会议的蒋百里说∶“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与缅甸,越南有领土接壤。我们可以利用这两个地方,与英法两国取得联系。这样在日后,我们可以在对日战争中通过这两个地方获得军需,战略物资。”

龙云点点头,以清廉,公正,报效国家著称的中国战略家蒋百里是国民政府高层内少数具有较高战略眼光的人。

“可滇西群山密布,如何能修建公路?再说,修建了就一定用得上吗?”宋子文开始处处刁难龙云,就连坐在上面的蒋委员长也是对宋子文皱皱眉头。的确,云南作为中国西南边陲重省,与缅甸,老挝,越南均有交界。是一个山川河流密布的省份,山地占全省94%,许多地方还保持原始丛林的模样。

但日军侵之急快,以如今局势。太原,南京失守只是时间问题。一旦日军攻克华中,华北,那么他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武汉,广州,中国东南沿海有联合海军第3舰队,而想要掐死中国。就要断了他的生命线,攻占广州,香港,澳门的军需就进不了中国。攻占武汉,中国就彻底被分割开来,军队再也无法集结寻找战机重创敌军。

“无论如何,滇缅公路一定要修。这关系国家存亡,不可大意。”国民政府交通部长——俞鹏飞也表决了自己的态度。其实修路之事在龙云提出来的时候蒋委员长心里就答应了,只不过是想要看看在座的人们的态度,基本都是赞成。

“公路一定要修,由中央调拨经费200万。务必在1年以内建成通车。”蒋委员长一捶定音,宋子文不再开口。200万经费现在不出也得出,龙云当即表示省政府自愿出经费400万赞助修路,保证在4个月内建成通车。

其实在龙云担任省政府主席期间,云南的确是在发展壮大。会泽冶铜公司以及云南讲武堂的扩建都是结果,而为了云南的经济赶上江南地区,龙云更是以省政府主席的身份去担任云南省公路总局部长,亲自督促通往云南内地和外地的公路修建。

并且将修路作为云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成为“四大要政”之首。可滇缅公路早在1928年就开始修建,一直到1932年,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才把公路从昆明修到下关段。原因是多年军阀混战,经济匮乏,修路资金不足。还有就是地势险要,特别是在怒江大峡谷这一段,基本没达到可以修路的标准。

然而国家存亡关键,龙云不得不硬着头皮重新提起修路之事。

“阿爹,阿爹,吃饭了。”巧儿今年才16岁,但却长得貌美如花。同年的年青男子更是对这个傈僳族女孩朝思暮想,看着阿爹因为修路而变得憔悴,全身都瘦了一圈,巧儿心里泛起一丝伤感。

为修建这条滇缅公路,龙云不惜采用高压政策。10月12日夜晚,龙陵县依然灯火辉煌,前线的抗战依然没有影响到后方人民的安宁生活。龙陵县县长王锡光这天早早入睡,可刚睡没多久就有人送来了信函。信函里写到∶“为支持前线战事,省政府于民国26年10月重修滇缅公路。期限四月,如逾期无能完成修路任务。各县长自备手铐,前往昆明省政府认罪。”

王锡光看到落款处是云南省主席龙云签署,连夜在县政府召开会议。一想到冷冰冰的手铐,王锡光心里是只打寒颤。一夜过后,基本任务和修路政策被制定下来。整个龙陵县要负责45公里的路段,腾冲县负责31公里的路段。

由于时间紧迫,工期极短,负责修路的县镇都按照和县人口分等级。各家各户分摊修路劳工,省主席逼迫县长,县长又逼迫乡长。一级一级的往下压,“如果修不完这条路,大家都手拉手去跳怒江。”这是腾冲县县长亲自放的话。

而位于云南边区的腾冲,龙陵两镇所要承担的路段无疑是整条公路最艰难的地方。东接怒江,西靠松山,怪石悬崖,陡峭山岭几乎密布整个县周围。

从怒江大峡谷到南天门这一段,平均海拔升降了整整1500米,如此艰难的工程,如果不采取强硬措施。根本无法连成通车,要知道从昆明到下关段的路程都修了整整四年,何况是边区山地。

一直到11月15日,滇缅公路全线开工。滇西26个县被划入修路,有20多万民工参加这一声势浩大的修路工程。在德宏,腾冲县派出的民工一直从山崖延续到山谷。

搬运石头,开挖路基。整个路段昼夜不停的响起劳动号子,参加修路的除汉族以外,还有彝族,白族,傣族,苗族,傈僳族等数十个少数民族。虽然修路艰苦,但蒋委员长在7月17日发表的庐山讲话已传到云南∶“如果战事一开,那将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每天都在公布前线的战事,11月18日上海沦陷。凇沪会战最终因**撤军而宣告失败,南京岌岌可危。远在云南的人民更知道开通这条公路的意义有多大,轻壮的成年男子上山修路,家里的妇女儿童起早贪黑的煮熟食物,及时送上工地。

由于没有先进的修路设备,滇西人只得自带手锤,砍刀,木板,绳索。在崎岖不平的山地,峡谷中开凿空洞。滇缅公路从昆明起始,一直通道缅甸的列多,和穿过曼德勒的仰光铁路接上。途中经过禄丰,楚雄,大理,保山,龙陵,腾冲,密支那,马科。

要横穿祥云坝子,跨过汹涌波涛的怒江,趟过从青藏高原流下来的澜沧江,越过险恶的横断山脉,云岭,高黎贡山。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依靠滇西人的双手,简陋的工具来完成。

劳工日以夜继的修路,伙食标准底下,再加上超负荷的体力劳动。饿死,累死的人不计其数。滇缅公路平均修建10公里,就要有4个人倒下去,其中保山县负责的145公里路段上有741人因爆破,坠崖,塌方而死,已达到1公里倒下5个人。滇缅公路真正成为了用血铸造的国际战略公路。

惠通桥,这是滇缅公路唯一穿过怒江的钢索铁桥。陡峭的山谷平时人烟稀少,今日却是沸沸扬扬的。偶尔还可以从峡谷里听见几声尖锐的炸响,这是修路工人们正在用火药放炮。炸出一条路来,修路工人腰上缠着绳索,挎着砍刀,手里握紧钢钉和铁锤。

从山崖上放下来,用绳子掉住身体。遇到杂草枯枝,就用砍刀切开。一锤一锤的敲下去,硬是用钢钉和铁锤在半山腰上敲出一个个炮眼。依靠那些青筋暴鼓的双手,用铲子一点一点的撬开石头,又在江边架好桥墩,铺设桥面。缅甸运来的钢索悬在桥面上空,一座屹立于怒江之上的大桥就是这样建成的。

阿爹匆匆吃完饭后又返回去继续修路,巧儿远远的在一边观望。前面的技术工人刚刚用尺规,测量工具丈量好路段。后面紧跟上来的施工队就在开挖,公路两边除了被翻出来的泥土,就是那些因为修路而死去的人们的坟墓。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一堆堆土坟上甚至连碑都没有,唯一留下的,就是围绕在旁边的野花。

这些修路工人的坟墓被安葬在滇缅公路两旁,终身守卫着他们修建的公路。默默无闻的劳工给了巧儿心里巨大的冲击,阿爹说修路是为了打击侵略者。可一路上死了这么多人,难道非要修好这条路才能打击侵略者吗?

巧儿没有去问,看着阿爹用力的挥舞着铁锤。巧儿在同龄女孩的拉扯下又下去了,铿锵有力的铁锤声仍然回荡在整个工地上。

1938年8月下旬,正当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大举进攻武汉,广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