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一天,几个人连县城的影子都没看到。这时,他们才发现自己走偏了方向,走到县城的另一边去了。
一天水米未进,几个人都有些晕叨叨的,看见一处接待站,如同见到亲人一般,蜂拥着冲了进去。
接待站的条件不错,大白馒头、白米稀饭、大白菜要多少给多少。
在家里,可捞不着这样的好吃的。几个饥肠辘辘的年轻人好一顿狂吃。
吃完晚饭,秦开泰像死猪似的,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才懒懒地起来。
只用了一天,几个人火热的革命热情,就消散得一干二净。
几个男女互相对视,心中都打了退堂鼓,却都不好意思先提出来,被别人嘲笑自己的革命热情不够。
外面突然热闹起来,一群唇红齿白的男男女女涌入了接待站。
他们是下乡知青,中途到这里休息来的。
看着那些眉清目秀的姑娘,再看看身边的丑妹子,秦开泰心中产生惊艳的感觉。
丑妹子的脸蛋让风扫得黑里透红,人家姑娘的脸蛋是白里透红,看着心里就痒痒着。
一个岁数有些大的人向秦开泰走来,和善地问:“小同志,知道河沿乡怎么走吗?”
秦开泰心中一动,点点头,笑着说:“我们就是河沿乡的。”
那人大喜,拉着秦开泰的手,笑眯眯地说:“我们是要到河沿乡插队的知青,道路不熟,小同志能不能帮我们带路啊?”
看看那些让他眼睛都转不过弯的青春少女,秦开泰心中早就一万个同意了。他“犹豫”着说:“我们还有事情啊。”
那人有些着急,急忙说:“都是为了革命吗!你帮我们带路,其他人去干革命工作。”
秦开泰理直气壮地和“战友”分手,带着这些知青去河沿乡插队去了。
那几位要走长征路的家伙,半个月后才回到秦家村。一个个瘦的皮包骨头,差点没死在外边。
秦开泰一边带路,一边和那些对农村的花花草草都感到好奇的女生闲聊。
回去的路上,一个叫王彩凤的女生,引起了秦开泰的注意。
王彩凤面容白嫩,性情开朗,非常活泼,有些自来熟,很快就和秦开泰熟悉了。
很凑巧,王彩凤被安排到秦家村插队,住在秦开泰家的厢房里。和她一起的,还有几个女学生。
从见到王彩凤的第一眼开始,秦开泰就陷入到憧憬中。
青春期的男人是很危险的。王彩凤年纪轻轻,不知道这其中的危险,时常和秦开泰打打闹闹,没半分顾忌。
晚上,干了一天农活的几个人,在院子里闲聊,偶尔会有秦开泰说“彩风,给我当老婆吧”,王彩凤说“好啊,咱们明天就去大队登记”之类的话音传出。
听了这样的玩笑话,谁也没当真。人家城里姑娘,怎么能瞧得起农村人呢。
可是,秦开泰当真了。他一直在想着如何能让彩凤成为自己的老婆。
秦开泰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是因为村子里已经有现成的例子了。生产队长张算计就搞了一个城里来的大姑娘,孩子都生下来了。有了张算计的前车之鉴,秦开泰胆子更大了。
一天晚上,和王彩凤同住的几个女生,到邻村看同伴去了。只留下王彩凤一人在屋里睡觉。
劳累了一天,王彩凤腰酸背痛,早早地睡下了。
朦胧中,王彩凤突然觉得有人趴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件地扒了下去。
开始以为自己在做梦,王彩凤也没当回事。后来,她猛然惊醒,借着朦胧的月光,发觉秦开泰趴在自己身上,同时,下体私处有一个硬邦邦的东西顶在那里,不住地向自己的身体里钻去。
王彩凤马上明白秦开泰是要做什么,拼命挣扎。
一个小姑娘,被人扒得光光的,就和毫不设防的仓库一样,任由盗贼出入。
当秦开泰进入王彩凤身体的时候,她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叫声,却被秦开泰拿手给捂住了。
第二天,王彩凤请了一天的假,在屋里躺着,捂着脑袋,小声哭了一天。
秦开泰他妈好像知道了这件事情,做了点好东西,端过来,送给王彩凤。
王彩凤并没有去公社告秦开泰,虽然那样能把秦开泰给枪毙。她把事情放在心里,人前人后地都躲着秦开泰。
半个月后,王彩凤惊讶地发现,自己的例假没有来,而且经常呕吐:她怀孕了。
无奈之下,王彩凤默认了和秦开泰的关系,两人也没有登记,就这样过着。不久,王彩凤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秦寿生。
革命结束后,知青纷纷回城。王彩凤受不了乡村生活的凄苦,也跟随这股大潮,义无反顾地回到城里,从此再无消息。
除了偶尔从城里邮寄来地给秦寿生的包裹外,王彩凤再也没有音信了。
城里,对秦开泰这样的土包子来说,实在太遥远,太神秘了。
去城里,村里倒是给开介绍信,可王彩凤家住哪里,在什么单位工作,秦开泰都没弄清楚。王彩凤倒是留下了地址,可秦开泰不敢去。
王彩凤有几个哥哥,都是身大力不亏的壮汉。她的一个哥哥曾经来过秦家村,把秦开泰的嘴角都打破了。
“要不是有了孩子,我家彩风能跟你这个流氓!”这是王彩凤的大哥王建国说的话。
就为了这句话,王彩凤要离开的时候,秦开泰并没有阻拦,他也没脸去找王彩凤。
老婆走了,秦开泰像丢了魂似的。整天除了整天酗酒,打架,和村里不正经的女人鬼混外,再没有别的志向了。
村里人都说:这小子完了。
这个时候,秦寿生才五岁。
王彩凤离开时,秦寿生已经有些懂事了。他虽然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走,为什么会哭得这么厉害,却知道自己以后要见不到妈妈了。
秦寿生哭的上气不接下气,险些死过去。最后,王彩凤使用了父母对孩子常用的方法,欺骗,才让秦寿生止住了哭泣。
“妈妈会来接你的,孩子。”
这句话,秦寿生一直没有忘记。
同样的话,张翠的妈妈,也曾经对她说过。
张翠的母亲是第一批下乡的知青,比秦寿生的母亲早几年。
张翠母亲的命运,和王彩凤有些相像。她是被张翠的父亲,当时的生产队队长张算计连蒙带骗地给搞定了,成了乡下主妇,生了张翠。
回城大潮开始后,两个孩子的母亲相继离开,留下了两个有着无限怀念的孩子,忍受着父亲的责打和乡邻的嘲讽。
两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因为共同的经历,走到一起。他们时常拉着手,站在村口的山坡上,望着远方的大路,希望看到自己母亲的身影。
明知道这是徒劳,他们还是乐此不疲。
母亲的许诺,是他们在贫困和歧视中能够支持下来的保证。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