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兴》第757章 尚需继续前行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命令几个专门买来的党项奴隶在碑前跪好,汤隆和负责照顾这座陵园的老人们一起把各种祭品摆放整齐。

“汤大人为何今年来的如此之早?”一个老人轻声问道。

他们也都是老西军,几十年前那场溃败之后,这些人流落民间,虽然颠沛流离,可也总算活了下来。

汤隆这样混出头来的老西军,一起凑钱建了这座陵园之后,就花钱把这些生活能力下降的老战友找来,照顾这座陵园,也算给他们找了个不算太坏的出路。

作为老战友,又是出资人、老板,汤隆在这些前周西军老兵心中的地位很高,几个老头自然也都认识他,并且知道他的一些习惯。

“我明年可能就来不了了。”汤隆在纪念碑前倒了一壶烈酒,算是给死去的兄弟们敬酒。

“为何?”老人焦急的问。

汤隆是这些前周西军遗脉的领头人,他若是不来,这座跟现在的帝国无甚关系的陵园根本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汤隆淡淡的回答:“我已经辞职了。”

“老大人为何要辞职?”老人们更加焦急了:“可是恶了上官?”

“那倒没有,只是我到退休年龄了。”汤隆回答:“老哥哥们也不用担心,我虽然退了,却也还有发挥的地方。”

“退休?就是以前文官们说的致仕吧?”一个老头问。

“差不多吧,我那边工作交接都做的差不多了。”汤隆说道:“不过我家小子要去秦国,秦王也答应让老夫负责总督军械,所以老夫打算去那边。”

徐代炫本来不打算在秦国搞工业,免得与母国形成竞争,让母国感到不快。

这也是一种自我限制,避免几代人后,秦国对母国构成威胁。

但现在是在打仗,持枪的汉人越来越多,有些事情就得放开一点——秦人的十几万条各种枪械,不可能有点毛病就抛弃或者运回国内修理。

还有前膛炮前膛枪必须的火药,也得自己补充一部分,全都麻烦本土,那成本就上天了。

所以,作为对外开拓的前线,秦王最终还是开了这个口子,允许在秦国国内建造兵工厂——其他工厂还是不行,而且只能雇佣汉人。

兵工厂可不是铁匠铺,不是有几个铁匠,备好锤子凿子就行,特别是帝国的兵工厂,野战炮、击发枪哪一个都不是铁匠能够搞定的东西。

材料方面还好说,西域几乎什么都有,但懂技术的军工人才就是个问题了。

正好帝国军工总监汤隆到了退休的年龄,于是秦国方面发来了邀请函,希望他到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老大人一定要去吗?”另一个老头不安的说:“秦国远在海外,而且还在打仗,您的身体……”

“就是因为远在海外,我才要去。”汤隆认真的说道:“不瞒几位老哥哥,我去那边,就是因为那里离得远,还在打仗。”

汤隆是有私心的。

他是那种传统的工匠,因为加入帝国早,三十年来累积功劳才当上了军工总监。

然而他却不是那种能搞新技术的人,徐世杨定下军工厂需要生产什么,他能把细节安排的很好,但徐世杨没有做决定的东西,基本别指望汤隆能主动搞出来。

比如去年年初,太子殿下从西北送回一个叫做戴梓的枪匠,那老头用标准三型击发枪改造了一款后膛枪,太子殿下对此人的射击赞不绝口,认为这人很有创新能力,值得重点培养。

徐世杨不知道的是,戴梓曾经拿着他的设计去军工厂求见汤隆,当时汤隆拒绝了大规模生产戴梓步枪的提议。

原因吗……,戴梓步枪的性能还算不错,但汤隆认为标准三型步枪已经够用了,再重新铺开一种新步枪并无必要。

另外,徐世杨不知道这个事,他没吩咐步枪更新换代,汤隆不敢做主进行创新。

而且连上报都没上报!

实际上,徐世杨到现在也不知道几年前汤隆就见过戴梓,戴梓不愿招人怨恨,也没主动告知。

但汤隆见到戴梓时,他就绝得,自己确实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戴梓的年龄跟他差不多大,两人都是工匠出身,汤隆现在身居高位,而戴梓不过刚刚起步,汤隆却有了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汤隆很不舒服,所以,他决定——不是真的退休,而是到更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去。

秦国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那里不需要一个新发明层出不穷的军工总监,只要一个能保证按时完成生产任务的工头,汤隆觉得这特别适合自己。

“老哥哥们,不用担心!老夫还年轻着呢!”

汤隆大笑道:

“咱们老西军什么时候缩过?前周时咱们就是国之柱石,现在华夏朝咱们还是!看老夫再去闯出一片天来!”

共和1799年春天,帝国军工总监汤隆退休,前往秦国担任这个属国的军工总监职务。

临行前他买了几个党项奴隶,送给那些在兴州看顾西军阵亡将士纪念碑的老头,让这些党项奴替老头们耕种陵园附近的土地。

他认为,让西军曾经的死敌给西军老人做牛做马,这就是对阵亡同胞们最好的告慰了。

……

李逵回到家乡。

就是那各齐省日照县附近小小的乡村。

如今那里已经大变样了,村里到处都是砖瓦房,各家都是独门独院,像李逵家这种有钱的,甚至还起了两层的小楼。

不过,李逵不太想回家。

因为他娘已经去世了,这个家里只有他的哥哥、嫂子和几个侄儿。

所以他觉得,这其实不能算是他的家了。

“兄弟这次回来可要多住几天!”兄长看到李逵,显得很是兴奋。

他确实有理由兴奋,在李逵的娘去世前,帝国每年都要给他家送来米面肉油,说这是犒劳军属的年货。

老人心疼孙儿,这些东西不是进了孩子的肚子,就是拿去集上换了钱,留给他的儿子娶媳妇用。

十几年积攒下来,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何况李逵是近卫队长,在他成亲之前,只有老娘和兄长算是李逵的亲属,因而他的兄长沾了不少z治上的便宜——比如曾经当过两任村长。

如今李逵的兄长也算村里,甚至县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了,怎么可能不欢迎这个让自家家道兴旺的弟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