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虎堰》第4章 人是一盘磨,睡倒就不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嘟呜嘟,嘟嘟嘟!”我听到这用双手拢起开吹的口哨声,就笑了!这是我的好伙伴郝团结和我之间的暗哨,这暗哨吹的时候右手抬起两下,这样口哨声就带拐弯的,我们一听便知道是谁吹的。郝团结是喊了跑我到小河里洗澡的。

来到小河边,站到河边一颗大树下,我们脱了短裤——我们一个夏天大多时间只穿一个短裤,鞋子也不穿,不然一个夏天又要废掉一双鞋——兴奋的跳入河中。

团结大我两岁,他已经会狗刨了,算是会游泳了!我不会。但我会扎猛子。扎猛子前,我先用吐沫把两个耳朵眼沾湿,免得进水。然后我左晃右摇、装神弄鬼地来了一个热身。然后头朝下就扎入水中!我会扎去水底,摸一个鹅卵石,或者幸运点摸个河蚌出来,以证明我潜入了水底!

我很能憋气。一个猛子扎入水底后,我顺着河床走二十多米,才浮出水面,而那是团结靠着狗刨式游泳,还没有游到一半!

游玩后我们爬上岸,光着屁股把水晾干后才穿上短裤,这样大人就不会发现我们下过河,玩过水了。而我们的头发在回家的路上早就被风吹日晒干了!

从小河边回来后,奶奶已经睡醒了。坐在那里抽纸她那廉价的纸烟。她的右手食指和无名指,与其他手指比起来,有点发黄。显然是叫烟熏的。但所有的手指同样的苍白而又瘦骨嶙峋,像是一根根放久了、蔫了的大葱。

夕阳西下,院子里一半是血红的夕阳铺在地面上,一半是土坯墙的阴影。我的小灰狗,正在开心的玩着它捉来的一只小老鼠!

我心中依然郁结着,她那句能救人命的话是什么。我便缠着她问到底是那句话。她有点狡黠的笑着,但是不说。

“这句话你们谁都听过!”

“到底是哪一句?”

我还是想知道答案。

但直到奶奶去世那天,我也没能从她嘴中打到答案!

后来,我问了几个老人,他们说肯定是:

“人是一盘磨,睡倒就不饿!”

后来我相信,奶奶说的就是这句话。

这句话,有多个理解。人活动需要一定的能量,睡觉也需要能量,但需要的能量要少的多。所以乌龟、蛇、熊等动物会冬眠。但冬眠之前要吃一定的东西,储备一定的能量,否则一个冬天睡过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养过一个乌龟大概就是这样死去的。它冬眠之前,据说要给吃一定东西,然后它就慢慢进入冬眠状态,开春之后慢慢醒来。但如果本身就有疾病,特别是心脏、呼吸登方面的疾病,就可能醒不来。

人也一样,如果还在活着,就是没有力气活动,那就少活动,晚上早点睡觉,这样就可能节省一些体力,也就少消耗一些粮食。但有不少就是在睡梦中死去的。这可能是因为睡觉之前就已经饿到极限,活着身体有了疾病。

想起一个笑话:两个小孩打起来了,母亲去拉开后,问其原因:弟弟说,每天早晨醒来,弟弟就会把昨夜做的好梦告诉哥哥,哥哥也会把昨夜做的好梦告诉弟弟。这些好梦,几乎都是吃的。因为那是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哥哥讲梦的时候,说有一天家里烧了红烧鸡腿,每人3个。结果哥哥力气大,就吃了4个,弟弟只能吃2个。于是弟弟就不愿意,并且恼羞成怒,最终动起手来!

不管怎样,“人是一盘磨,睡倒就不饿!”这句话,在那个时候,是每家每户都要用到的真理,哄小孩有奇效。能不能救命,要看运气了!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奶奶至死也没有告诉我这句话,大概是因为感到无奈,带着些许悲哀吧!她和我说这个故事时,当时人们已经过起了温饱生活,谁还能理解这句谚语呢!

说起这句谚语,让我想起云南的八大怪的一怪“三个蚊子一盘菜!”现在解释说是那里天气炎热,蚊子太大!但灾缺粮少食的年代,谁知道蚊子是不是真的当成了菜呢!

翻来厚厚的历史,饥饿无所不在:

《汉书·食货志》“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

“赤地数千里,货人民相食。”

“关东饥,齐地人相食。”

唐朝:“斗米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

明朝:“辽东大饥,人相食。”

凡此种种,不一而举。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