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虎堰》第009章 开山采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修筑老埂是一项大工程。

首先需要足够的石料。

而获取石料的最好办法是开山采石。开山采石,自古有之。比如南京有个地名叫“采石矶”。采石矶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的核心景区,与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名矶”。这个采石矶,也许就是古代开采石块的一个地方。

老虎堰西山上草木旺盛,常年树木丛生,杂草覆盖。而东山是一座石头山。要开采石头,就从东山来开采。

那年秋收农忙之后,开山采石开始了。

这里采石头主要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用大火把整块石头烧透后,泼上冷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其炸裂成小块。另外一种是钻孔,装上火药,拉一条导火线,炸开石块。

上级给予的开采石头的方案是首选炸药开采,这样效率更高。但要买炸药,钻孔,装火药。成本高,危险,需要爆破人员支持,还容易破坏环境。具有极大的风险性,爆破后会有极强的冲击力,被冲击的碎石很容易伤到周围的施工人员;炸药爆破产生的粉尘,也是雾霾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此以往将会加重大气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同时爆破引起的震动可能会导致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产生安全隐患。

早期开采石头,必须先用铁钻跟斧锤凿一条浅缝,再隔一定间隔用二锤把铁楔子打入,利用横竖两排铁楔子把石头裂成长条状的石坯,然后用铁钻修凿成较为规则的长方体。这种方法,在这里也用过,但不占主要。

经过杨先生的提议,在上级正式派人指导炸山采石前,先由队长带着一些年龄在50左右的人,在山崖下选取一片集中的地方,那里比较空旷,大石头质地整体比较脆弱。在这里用村民们掌握的传统方法采石。

大家选取一片有凹坑的整体的石块,在凹坑处堆上枯树枝,点起一堆堆大火来。每堆大火至少要烧两个时辰,等待把石头外部烧透红,内部也非常热的时候,用坑谁猛地泼向火红的大石块。

“咔擦……噗嗤”一声,大石块裂成多块小石块。这时需要用大铁锤同时敲击,能让石块更好地分裂。这时不能碰这些石块,因为还有很多余热足以烧伤人!

为了提高效率,尽量多开采石块,一半同时烧四五处火堆,每一堆两人看守。主要是让火足够的旺,然后从河里打水,准备泼水!泼水之后,及时敲打大石块,让其迅速开裂。

二爷有时带人用錾子破石头,用小錾子在石头上一线排开。

可以找几个短而粗顿的錾子,用小錾子在石头上一线排开,均匀凿几个与短錾子大小差不多,较之浅的坑。然后把几个短錾子放进去,用大锤凿。很快就可以把石头分开,分的差不多之后,可以用大锤砟,也可以很多石头一起用火烧,烧特别烫之后用冷水泼。热胀冷缩,石头内部没有冷下来,自然就会裂开。

不久,上面派的爆破人员来到了老虎堰。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个头不高,精瘦精瘦的。带着一顶灰色压盖帽,眼睛炯炯有神,嘴角上扬,有俩撇山羊胡,声音尖细。说话不多,但是话一旦说出,总是让人不容辩驳的余地!

大家只知道他名叫孙山。

孙山来到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二爷选定参加开山采石的十二个小伙子学习。学习的内容首先是石头的分类,质地软硬等。从石头的外形与敲击的声响,来分辩那些石头是可采的。

其次是钻孔的寻找与确定。,钻孔需要寻找有裂缝的地方,钻下去一米深左右的一个孔,估计能装三公斤的炸药。

再次是火药的特性与威力。这里开山采石所用的火药是黑火药。黑火药的特点是威力比较大,而且火药相对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特别大的意外。

最后是装导火线的技巧。导线长度至少三米之外。导线终端的地方,要便于点燃导线之后,逃跑到安全的地方。点燃和逃跑,这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需要一气呵成,至关重要。

比如,在施工中经常用到爆破作业。用了一条3米长的导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线燃烧的速度一般是1厘米每秒,点火者点燃导火线以后,至少以5米每秒的速度跑开,在爆炸前需要跑到离爆炸地点,至少500米以外的安全地区。

采石头的活不但是重体力活,而且危险性很大。这次采石,十二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有两个人在采石头的时候丢掉了生命。

孙山不容置疑地教导好大家各项知识技能,并再三强调好安全要领后,就开始带领大家进山实地作业了。

那是秋后一个细雨朦胧的早晨,野外已不见绿色。天空显得特别的高,空气中充满萧杀之气。

孙山让大家准备好人力钻头,由于那时还没有博世的电钻,只能用两人一组的人工钻。这种钻装有一个轮轴,把上下两部分连接起来,上部大些,双掌可以把握住,下部就是钻头。一般是一个人拿着钻头,按住顶部,一个人用绳子使劲的拉,钻头就左转几十圈后右转几十圈,这样石头就被慢慢钻出一个孔,这是从木工活的钻孔借来的。

除了带着大铁锤,还需要二锤、铁锹、火药、导火线等等工具和材料,准备齐全之后,一行十三人到老虎堰的东山上。

东山那边的石头山,有三百顷大,有些是巨大的整体石头自成一个山头,这样的石头经过千百年的风吹雨淋,各种大自然的侵蚀,还是岿然不动,肯定坚硬异常,所以这样的石头不能采。

要选取那些四周都露着石头的棱角,到处有些裂缝的石头来采。

父亲和三叔都戴着破草帽,穿着破烂的半袖褂子,胳膊晒的黑黑。他们负责打炮眼,父亲用手紧紧地握着大铁锤的把,使劲地抡着,大锤狠狠地敲打着炮杆的顶端。三叔蹲着,两个手扶着炮杆,还不时地转动炮杆。有时他们用钻头来钻孔,父亲扶着钻头的顶部,三叔使劲地拉着绳子,钻头下的石头飞溅处灰白色的石灰。

父亲与三叔浑身都是汗,褂子裤子都湿的漉漉的。父亲连汗也顾不得擦,大锤把子都被汗水渗泡的滑溜溜的了。炮杆在石头眼里跳动,真的看不出炮杆在下沉,费了半天工夫,父亲与三叔打了一个深有两米的炮眼。

其他年轻人也是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打着炮眼,或钻着炮眼。一共六组。同时开工。

孙山背着双手,仔细查看着每组的进展情况,不时尖声叫着纠正哪怕是一个极其细小的错误。

“这个孔要垂直钻下去。你看你这个孔斜着偏向一边,这样到时所有的炸药的威力都作用在这片薄薄的石头上,其他的石头都会丝毫不动。重钻!”

“这个孙指导,肯定参加过科举,又没有考上,当不了官,所以才做了这个爆破的技术活。但他身上还尽是把自己当做当官的!”累的气喘吁吁的,父亲还不忘半开玩笑地说到。

“你咋知道他没能考上?”三叔问。

“他名字叫孙山。分明就是名落孙山吗!不是有个词叫名落孙山吗?”父亲说到!

“那你咋看出来他常摆着官架子?”

“你看他走的那四方步,看他那**人的样子!”父亲有些愤愤不平的说着!

经过上午的寻找可开采的石头,并打好炮眼后,下午就开始装填火药和导火线,最后就放炮炸石。

安全问题,一直是孙山强调的首要问题,并且不容任何人质疑。就从这个问题上,有的人开始看孙山不顺眼了!

父亲很小心,很注意安全。但有些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不以为然。三叔就是一个。这和他的性格有关!性格有时真的能影响事情的结果,所以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有些道理!

虽然上午打了六个炮眼,但装填火药和导火线,却一个个来,每一个都是孙山亲自指导甚至操作的。因为装填炸药的活非常危险。这就需要非常仔细并按照既有的步骤来。

父亲和三叔打的炮眼最开始装火药。孙山把干活的人都聚集起来仔细观看。他先把炸药用一个纸筒放进炮眼里,然后把连着火线的雷管放进去,再填进去炸药,用细铁棍子轻轻地捣捣,上面再用黏土轻压结实,外面留出了约有三米长的导火线。这就转好了。

“看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容易忽略不少细节。”孙山说到。

“首先,装了火药后,要轻轻地捣一捣。这主要是为了使火药实在些,保证爆炸的威力。但一定要轻,否则就有爆炸的危险。”

在点炮前,作为队长的二爷就跑到山顶上,大声地喊叫:

“炸石头放炮了啊!放炮了啊!马上要放一个炮啊!一共六个!……干活的要躲闪躲闪啊……!玩耍的也要跑远点啊!要跑到老虎堰东山一里开外才安全啊!”二爷把两只手拢在嘴边,使劲地喊着。

二爷又来到山坡上,来回的跑着喊。

在山上干活的人,玩耍的小孩子,有的跑到山顶上,有的藏到墙跟下,有的躲到树后面,跑到一切他们认为很安全的地方。

二爷看看山坡上的人都躲起来了,就通知孙山,说人都躲起来了。第一炮是孙山自己亲自点的。他不慌不忙地走到导火线前面,慢慢地取出嘴里的纸烟,点着了导火线后,他像换了个人似的,随着一声大叫:

“点着了,大家注意了!”

他就像兔子一样飞也似地,冲了下去,又迅速沿着大路向村口跑去。然后飞快地跑到一个墙角躲着。

“砰!”的一声巨响,就像雷雨天一声巨雷霹雳!,紧接着就听到石块在空中嗖嗖的飞过,随后是哗啦啦哗啦啦石头落地的声音,有的石头都飞出二、三百米远的地方,石头落地都把地上砸上很深的坑子。听父亲说,有一次一块一公斤大的石头飞出有四百多米远,砸到一家人的屋顶,从铺着淮草的屋顶,“咔擦”一声砸断三十公分粗的房梁,落到堂屋正中间,嵌入地面半尺深。当时在里屋的老两口被吓的差点晕厥掉!

放过炮的老虎堰的东山头,到处铺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孙山命令小伙子们简单归拢,再放第二炮。直到六炮放完后,大声通知大家可以出来了。

几个炮响过之后,等着确切通知,躲着的人们又开始干自己的活记了。而炸石头的小伙子们,也从躲着的地方出来,重要的工作开始了。

参与打孔,装火药,放炮的小伙子们,把小点的石头一块一块地抱出东山坎子的一块集中的地方,然后尽量整齐地垒起来。这里堆积着所有采集来的石头,大大小小的都有。大的有三百多斤,小的石头也要五六十斤、一百多斤不少。有些超过五百斤的,后面打老埂如果用到,再排专人,使用滚木、肩抬等办法运出。

父亲弯着腰,两手把石头掂一掂,然后使劲地抱起来,紧帖在腹部。晃晃荡荡地爬出三四米深的大坑。再把石头抱到集中处。

然后,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抡着大锤,把那些抱不动的大石头再砸碎,再一块一块的抱出来。这个前提是石头被炸的有裂缝了,才砸得动!

遇到无法挪动的,二三百斤的大石头。两至三人一起用铁杠撬,有时都把铁杠撬弯了。就在石缝里反过来矫正直。

到了晚上,大家都精疲力竭,浑身被汗水淋湿。孙山由于每道工作都要亲自上阵,更是体力严重透支,形容憔悴!原先来时的衣冠楚楚,也变成了破衣烂衫。

第二天,重复前一天的工作,日复一日。这时的东山已被被炸的面目全非。开采出来的石头也渐渐的多起来。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