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江湖哪里那么好混》第十三章 侠试风波 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卯时时分,新文馆附近附近的小摊、餐馆都出了比平时三倍的客人。

他们大多来自周边不同的门派,衣着得体,形色各异。年龄段的分布在十五道三十之间。对于江湖人来说,凡是聚会都是攀交情的好时候,无论你是男是女还是非男非女,只要你是习武之人,身在武林。他们总有办法跟你套上关系,或许是因为门派,或许是因为长辈,或者许是因为你早就不记得的多少年前的某次聚会,最不济还有“久仰大名”“敬仰依旧”之类的客套。三句两句的扯皮最后都离不开“有机会到你家(门派)做客之类。所谓“做人留一线。”此时的交际就算这次的侠试上派不上用场,今后的某天,碰上刀刃相向的局面的时候念在今日的一面之缘有可能就能保自己一命。

江湖,是一个很看交际圈的地方。

龙城作为这次侠试的二十五个考场之一,此次聚集了将近五百的江湖豪杰。内功修为多为二重山的大众范围之内,有一小部分的精英存在。一重山的杂鱼极少,这并不是因为对一重山境界的其实,而是它的基数实在是太大。一重山的修为,就算是普通人每天只抽出一两个时辰修炼最温和的心法,二十年也足以达到,一重山根本不能成为鉴定一个人是否是武林人士的标准,而侠试是彻彻底底的武林人的聚会。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奇怪?

为什么有着一重山修为的人还不算武林人士?

这个缘由还要从夏国人的体质说起,从几百年前起,在夏国(当时还没有夏国)驻立的东土大陆上就流行着一种叫做“衰弱症”的疾病。一般人的感染概率多达九成,这就病会在四十岁左右显现出来,病发后,患病者的身体机能会在最多五年的的时间里衰退殆尽,药石无用。所以那时候的普通人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岁。那时候许多练武之人者发现习武之人体内真气能有效的抵御这种疾病,所以大行推崇“武道健体”之说,为后来武道的兴盛和夏国的崛起打下了基础。道门史上最温吞水的内功心法《十二段锦》(在众多的武功心法中被借鉴)也诞生于那时,作为广为流传的养生心法沿用至今。

事实证明修炼内功确实能起到预防“衰弱症”延年益寿的作用,现如今夏国国民修炼《十二段锦》的国民十之八九。国民的平均寿命也涨到六十岁左右。但是这些人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之为武林人士,因为他们基本不会武功。就算是会,一重山的内功所能学到的也不会多么高深的武功。

总之,一重山的武者并不会得到多少的重视。

说回正题,为什么侠试能吸引这么多的武者的关注?

这还要从“侠义值”这个名词说起。“侠义值”这个词最早是武元二年(侠王李存真继承王位的第二年)提出的,当时只是为了更好的宣扬武林人士为国为民的侠义行为,武王以名望、号召力、为国家安定做出贡献几个要素为依据,创立“侠士榜”用数值的方式具体将那些赫赫有名的江湖人士的优良品性体现出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武王甚至那些嘴上说着“不图虚名”的江湖豪侠没有几个是真的不珍惜自己羽毛的。可是仅仅的“口头表扬”难以调动所有武林人士争做好事的积极性,名声对于许多小辈来说也是作用并不大,为了调动那些无所事事的武林人士,武王便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把“侠义值”变成了类似于“军功”的一种代币,将全国所有与武有关的消费都与“侠义值”挂钩,并围绕“维护法纪、利国利民”建立了一套关于侠义值的奖惩制度,由官民共同监督。这一制度一经推行,侠义值变成了实际的“货币”,各城市的犯罪指数也有了明显下降。

“侠士”则是为了提高习武之人社会地位设立的一种士阶,它将武林人士的地位直接提升到“士“的阶段,同时也约束了他们的行为。国家在给予“侠士”俸禄,开封地、开办武馆或建立门派的资格、武学资源等的特权,并制定了每天会消耗侠义值的政策,使得“侠士”在尝到甜头的情况下不得不想方设法去赚取侠义值。

侠士阶级的起步为侠士,待遇除了等同于秀才的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还有每年八十两的补助金,然而最具有价值的是国家书院与新文馆的藏书阁对仅有“侠士”头衔的武者才开放的的武林绝版秘籍的阅览权,这才是让武林人士为之疯狂的原因。后阶最高可升为三品御史,待遇在之前的“侠士”特权基础上根据品阶的不同还会开放其他特权,俸禄方面与同品的朝廷官员等同。“侠士”为官多任武职,也有无实权的闲职。消耗的侠义值的情况为侠士每月30点,九品则为50点,九品之后管委每高一品消耗上升一倍。

侠士的选拔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为”自荐“,满足以所有条件者可以借由当地官府向朝廷自行推荐:

一、在某一地区或多个地区的声望(正面)极高,知名度达到至少“万人敬仰”的程度。经由知府或以上职位的官员的实施考察核实,发放书面凭证;

二、品行良好,即所在之地的口碑。至获得侠士职位之日三年之内,无任何意义上的不良记录(相当于民事案件)和刑事纪录;

三、侠义值在万点以上(在申请成功是会扣除一万点)。

第二种为“御封”,顾名思义,就是皇上亲封的。多数是对国家或者社会有重大贡献的武林人士(也有例外,皇帝嘛,都有点私心的。)

第三种就是“侠试”了,在满足“自荐”条件的第二条基础上通过侠士的考核,便可获得“资格”即“准侠士”,在为期一年的时间内,支付一万点侠义值便可成为侠士。二十五个考区,每处取前20名,每个考区的魁首直接获得侠士的阶位。

可以说,“侠试”是三重山以下的武者里最快捷的晋级道路。为了各种便利特权,尤其是最实际的“武林秘籍的阅览权”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豪杰侠客来参加考试。其实这阅览权是有猫腻的,至于是什么猫腻,现在还不急着说。

回到龙城这里。

叶兰姗也是早早地就到了。她在一件名叫“有茶”的小茶馆里休息,顺便等候着张柳龄。她比约定的时间来的要早一些,这是她从小就养成习惯,凡事赶早不赶晚。

今天对她来说是特别的一天,所以她特地穿了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紫色长裙,再加上她原本就天生丽质,就只是普通的往茶馆中一坐,就足以引人注目。只是美人虽美,却只可远观。叶兰姗寒者脸,虽然冷艳,但这“冷”的程度确实占了七分,简直是生人勿进。再者说她的身手...搭讪的人已经被暴力的赶走了好几拨了。所以她一个人独享这一个四人桌的位置。

“听说了吗?武夷山‘太极门’今年来了二十人。”

斜对着叶兰姗的那桌,坐着两名大汉,持刀的那名络腮胡子的男子正一脸慎重地说着。

“什么?那么多?莫非是想将龙城的名额全占上吗?”

偏瘦的那名那名男子语气吃惊的说。

“哼,师弟,你也不用妄自菲薄,咱们‘金刀门’也不是吃素的,这次正好是咱们闯出名堂的好机会。”大胡子拍着腰间的大刀自信道。

“哎,恐怕不容易呀,听说扬州的‘玉面郎君’段荣都来了。”

段荣?叶兰姗眉头微皱。这可是个名声不小的人物,听说十六岁就已经是三重山的高手了,以一手“波若掌”在同境人中所向披靡。而且为人风流,一把白扇从不离手。扬州可是离这里不远万里啊,再者说扬州的考点不应江铃县吗?

“不是真的把...”叶兰姗默念道。

“他怎么会来?扬州不是有考点吗?”大胡子立刻问出了叶兰姗的疑问。

“还不是为了避开林佳。”

“林佳!‘快剑林佳’!“大胡子有点明白了。

“是啊。”瘦师弟摇头叹息,“看来他是来龙城来抢金州的榜首了,正州的徐朗,莱州的萧让,也都是一流的好手,相比之下还是金州这里最有机会。可惜...“

“可惜...金鳞少侠啊...年纪轻轻死于暗算,不然岂容这等外人嚣张...”大胡子也惋惜道。

“这次咱们出线的机会真是渺茫啊,这次龙城的考生四百考生里,三重山的人至少有十个,一下子就占了一半的名额...”

“哎,师弟这么说就不对了。”大胡子鼓励满脸沮丧的师弟道,“这考试又不是纯粹的比武,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在对应的境界中各项武功的造诣‘,境界高,不一定就能考好,反而会让技巧受到境界的拖累,想咱们这种在二重山的顶点浸淫了三年的技艺,没理由会输给他们。”

“师兄...你说的有道理。”瘦师弟面色一缓,说道。

叶兰姗平静地喝着茶,把二人的谈话一字不漏的听进耳朵里。对于“侠试”她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师姐们和张柳龄的描述中,没想到为了拿魁首居然还有人不远万里从扬州赶来,还是那个段荣!她以前总是听着师姐们谈论起江湖上的趣事,像段荣这种风流少年的传闻更是她们最喜欢的谈资。本来她对段荣的印象只停留在师姐们的赞美中,今日一听...这种投机之辈也不过如此,心里的评价直线下降。

看来什么事情都不能偏听偏信呢。

正在叶兰姗走神之际,茶馆二楼走进二仆一主,只见那一身骚包黄衫的少爷模样的家伙,左右环视,在看到那对师兄弟的靠窗座位时,一声轻笑,手中纸扇一落。身旁二仆立刻心领神会,凶神恶煞的向二人走去。

“你还有你,这位置我们少爷看中了,赶紧滚蛋。“

那对师兄弟出门在外哪里受过这种气?尤其是那大胡子,立刻虎目一瞪,拍桌喝道:“你说什么?有种再说一次。”

“噗”

叶兰姗不小心一口茶水从口中喷出。心想那大胡子还真是可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