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探秘》第二章、“真事隐去”之谜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笔者认为,索而无果并不等于无隐,如果因为“索隐派”的无功而返就怀疑或否定索隐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把它打入冷宫,不再使用,这未免过于武断。其实,索隐并不是我们主观上愿意与否的问题,而是客观上必须这样做的问题。因为,“真事隐去”是一个客观存在,对此我们无法回避,更不可能视而不见,否则甄士隐和贾雨村作为全书的开篇和引子的寓意就无法理解;脂批对“此书表里皆有喻”的提示也难以解释;作者“谁解其中味”的发问更是成了无的放矢的空话。再者,故事背后有无“真事”,直接关系到作者在说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书的中心思想和主旨是什么的问题。如果我们压根就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那么它的可能性就是无限的大,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去理解,并得出格式各样的结论。这种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的乱乱象,比起“索隐派”的附会来,恐怕也好不到那儿去。

坦率的说,我们看《红楼梦》的眼光,精辟也好,荒唐也罢,基本没跳出贾瑞的视野。也就是说,自以为是的时候居多,求“真”务“实”的时候很少。因为面对《风月baojian》,我们和贾瑞一样只会正照,不会反照,眼睛里只有男女qingai,没有别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作者的思想,而是我们自己的想象;并不是书的本意,而是我们的主观臆断。结果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风月baojian》,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红楼梦》;不同的人对它可以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不同的时代对它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和判断。它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通身都是别人强加给她的东西,没有一样属于她自己。作者把这种现象概括为:“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指的是:各种观点如走马灯似的登台亮相,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反认他乡是故乡”指的是:这些观点都是以假为真,没有一个与书的本意相契合。“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说的是:它的真相只有一个,余者皆为“乱点鸳鸯谱”。也就是说,这些“乱哄哄”的东西并不是《红楼梦》,而是荒唐言,并不是《风月baojian》,而是胡牵乱扯的“陈腐旧套”。

作者心里比谁都清楚,没有结果的结果将意味着什么,将意味着一部《红楼梦》很可能变成《青楼梦》,什么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上面,什么人都可以毫无顾忌的对它进行随心所欲的解读,最终把它弄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所以,作者通过甄士隐说出了这样的话:“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在他看来,《红楼梦》就像一个风尘女子,看上去好像跟谁都有缘,跟谁都能套近乎,跟谁都能搭上腔,但谁都靠不住,谁都指望不上,最终还是孤独伶仃,无依无靠。这就是甄家(真家)之后为什么叫“真应怜(甄英莲)”的原因。想想看,倘若出现这样的结果,作者十年的心苦不就白费了吗?“谁解其中味”的期盼不就化为泡影了吗?对他而言,难道还有比这更残酷的吗?对我们而言,难道还有比这更遗憾的吗?

如果《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其背后确有一段“追踪摄迹,不敢稍加穿凿”的真实历史,那么书的主题思想、作者的创作动机、故事的时代背景,乃至于作者的真相、批书人的真相以及书的创作过程、创作地点和创作时间等这些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都会随着这段历史的揭秘密而一一浮出水面。所以,“笨谜”还得猜下去,只是“猜谜”的方式有所不同。

《红楼探秘》是以承认书中隐有真事为前提的,所以它采用的方法是以索隐为主,以考证为辅。也就是说,考证书中所影射的历史事件,必须以索隐的结果为依据,为出发点。既然这部作品大量采用“明修暗渡”的方式说事,那么我们对它的解读也必须采取索隐的方法进行,对此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你要问索隐的基本手段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猜字、猜文、猜寓意、猜谐音,猜人物背后的寓意,猜故事情节所影射的真相。它的原理和猜谜语是一样的,就是通过文字构成的谜面猜里面所隐含的内容,得出的结果完全是建立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推理基础之上,与前面所说的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分析,以牵强附会式的演绎代替严密的逻辑思维的做法完全不同。

其实,熟悉《红楼梦》的人都清楚,书中的隐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比如,脂批在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后面批道:“拆字法”。这三个字说明“人木”可以组成另外一个字,但这个字是什么,作者没有说明,他要读者自己去猜,自己去想。正是这三个字难倒了所有人,许多文人学者,乃至于文坛大家卷进了一场猜字游戏。大家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希望通过“索隐”的方式把这个字找出来。因为谁心里最清楚,这个字关系到王熙凤的命运,关系到“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真相,甚至关系到贾府的结局,所以都不敢掉以轻心。

又比如,脂批在“葫芦庙”三个字后面批道:“糊涂也,故假语从此具焉。”“葫芦”能与“糊涂”联系在一起,用的就是谐音法。它表明“葫芦庙”是假话的发源地,是荒唐言的加工厂,与一墙之隔的甄家在“十里街”形成了真假对峙的局面。脂批在“十里街”三个字后面又批道:“开口先云势利,是伏甄、封二姓之事”。这就点出了“十里”即“势利”的含意,而“十里”能与“势利”挂钩,同样使用的是谐音法。(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