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烟雨江湖儿女情》第五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夫打三更的时候,生意人的灯火还没熄灭、吆喝声还没静止,屠宰场响起了猪的呼叫声;东、西、南、北四条街上的几家铁匠店的炉火煽得通红,打铁的叮铛声回荡在小镇的上空,乘着没人,煽风箱的姑娘媳妇,随手举起大铁锤帮着甩几下。

挑着菜担的农民在晨曦中踏着雨露从四面八方的小道上涌向小镇。那年代小镇上没有专门的菜场,乡下农民卖菜的小摊子都歇在各个商铺,杂货店和饭店饮食店的门前。各色蔬菜在街的两对面摆成了两条长龙。

来自各条大道上的手推独轮车“吱哩吱哩……”的载着远行各方的旅客,停歇聚集在大石桥下北端的轮船码头边。夜间停歇在大塘河两边的各路船只上的艄公。船夫们吆喝着推艄扳艄、升帆起航,水上航行新的一天也就拉开了序幕!

说起打更的更夫,人们就会想起他的一系列事来。这个更夫着实让人同情,他四十开外的年纪,仍光棍一条。他自小没有爹娘,是个孤儿,靠着街旁邻居这家吃一顿、那家吃一顿,吃百家饭长大,所以也就没有进过学校读过书。

不识字那就不识字了嘛,他偏偏要装识字,上衣口袋上别着三、四支钢笔,这其实不是什么真正的钢笔, 只是在垃圾堆里捡得的笔套而已。所以人们爱跟他开个玩笑:“借支笔来写写!”更夫也就尴馗的笑一笑:“知道了,还干吗出我洋相、触我的伤疤……”

他反着看报、颠倒看书,还装出一付看得津津乐道的架势。别人问他看的什么书?说来听听,他目瞪口呆、张口结舌,一笑了之。有时回答你一句:“又来了,一点面子也不给我留。”

这个更夫冬天有冬天的更词;夏天又有夏天的更词, 这些更词都是他自编自喊。所以每当他晚上走街穿巷打更,冬天大声喊着:“寒冬腊月、火烛小心、灶前扫清、水缸装满……”

到了夏天又喊着:“防盗防贼、人人有责, 勿开门窗、小心梁上君子……”

每当听了更夫的这些更词,人们不禁哑然失笑,到并不是笑他一遍遍的大声喊着更调,而是想到他有意装出来的那些事。实也难怪,他这样也是为了赢得一点自我保护的意识而已。人活着谁没一点自尊心呐?好了,撇开更夫不说他了。

我们再说,乘着客船沿水路经过的途中小镇上的那些街道,大都是前门朝街、后门靠河,几乎每家的后门下都有一个水践,用水十分方便。这是过去江南小镇上千篇一律的建造风格。

?年到了端五水发或雨季 ,河道水涨船高, 沿河人家不用出门,在后门边就可伸手淘米洗菜、洗衣、提水了。河里的船只, 在沿河人家的后门经过, 还能相互客气的点头道声好。

过去小镇上还没有建公路,更谈不上什么汽车和拖拉机了,这些交通工具连见也没见过。走旱路只有三轮车,手推车独轮车和脚踏车。人们的出行以及载货都是乘船赶水路的。直到五十年代初,这个小镇才开始建了公路,才逐渐有了汽车和拖拉机。撇开以上两段插曲, 言归正传。

午夜过后,随着茶馆的糟杂声,小镇上嗡隆嗡隆的问价、讨价、还价的交易声也开始迎来了新的一天、各种小吃的叫卖声随着喊开了:“大饼、油条、气饭糕,三分钱一个、三分钱一条、三分钱一块……”

这边的叫卖声刚落,那边又喊开了:“汤团、黄糖糕、赤豆糕、方块糕、拖油饼,又香又好吃,芝麻白糖心,越吃越开心……”

面店也不甘落后,高声喊着:“阳春面、光头面、肉丝面、大排面、大肉面、鸡汤面、咸菜面,又香又好吃……”

各种食品以及各商家,争先恐后的叫卖声此起彼落,飘荡在小镇的上空。各行各业,每天都不厌其烦的演奏着各种永不停歇、令人向往陶醉的交响乐曲,歌唱着一首首美好的赞歌。这小镇的热闹和繁华以及买卖的火爆, 真可谓是富甲一方,历来被称为,有“小上海”之称。</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