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蛙记》波月寺上香挤掉鞋 魏老汉卖鹅不认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光绪十八年,位于季家屯的寺庙建成。朝西的拱门,门阔一丈二。门额雕着波月寺三个大字。额角还雕着佛家的万字。进门十步余,右侧东西对峙的钟、鼓楼,高有三丈分为三层,钟鼓各架在三层楼上。迎面靠围墙处种了一片毛竹。南面有四亩空地,左侧就是前殿了。七步台阶踏进殿门,展开两臂丈量殿门的宽度。还远远达不到一半,抬头看门额,更是高不可触。殿内哼哈二将、四大天王,且高丈二,背阔腰圆各持兵刃,面目狰狞,无人敢与他们对视。穿过前殿、是正殿。更显得高大宏伟,正殿中,正中供奉的如来佛祖,左右是弥乐佛与药师佛,还有燃灯佛祖、侧厢供奉的观世音菩萨与文殊菩萨等。各位佛祖的面前都有供桌和香炉。穿过正殿,后殿供奉着五百罗汉,他们不像那些佛祖庄重威严,有昂脸的、有趴着的、有侧身的、有盘腿的、也有翘腿的、有狂笑的、也有悲伤的。有一位罗汉把左手食指拧下来放在手心里,用右手过来去碾。这不知是在宣示罗汉的毅力还是显佛威。侧殿供奉着地藏菩萨,欢喜佛等等。庙虽不大,要进香拜佛没有一个时辰是不能完成的。农历三月三,钟声阵响,山门大开,逢印大师迈步出门,率众僧迎接前来上香的施主们。今天再看这僧众的阵容,那可是不一般了,不知哪来的那么多僧人,逢印大师率六十多位大师排成两列,恭迎施主,一进门,四位小僧在大门前恭迎着,每进一殿门都有两位小僧恭迎。每殿内又都有侍候上香的小僧。院里还有东奔西走的小僧忙不迭停。还有抱着扫帚的老僧在不断地清扫着各个角落,这里到底有多少僧人啊。

波月寺,来上第一烛香的人,当然就是季延坤携夫人邱氏和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们,今天,季家拉出这么庞大的阵容,一共十九口。逢印大师双手合十,口讼:“阿弥陀佛,恭请贵人进香礼佛。”季延坤和邱氏及子女们在僧众的簇拥下,纵步入寺。黄半仙、胡岗等乡亲们、还有十里八滩来的亲朋几百人,尾随其后,手里都拿着香纸和供品来参加波月寺的开光庆典,众僧讼了一段经文,季延坤一家在正殿给佛祖敬香,礼毕,逢印大师引领到后殿和侧殿观览。后边上香人一拥而至,点燃了手中的香插到佛祖面前供桌上的香炉里,跪下一大片,虔诚地磕头,瞬时间,香烟弥罩了殿堂,相继,又弥罩了后殿和侧殿,人们进进出出熙熙攘攘,有的挤掉了鞋子,大喊大叫:“佛祖,佛祖啊,我给您上供了,您可不能把我鞋子再留下呀。”有人制止他:“别胡说,佛祖能收下你那只臭鞋子吗,还不如留下你手中那把小葱呢。”原来丢鞋的人正是韩老歪。

韩老歪早起到菜畦里想拔点儿小葱,早饭时来个小葱抹酱。结果一看那小葱长得很纤细,有点舍不得了。就像选妃子一样,东一根西一根捡着粗一点的拔了一小把。直起腰来回家,忽然听到钟声,他才记起,今天是三月三,千万不能错过上香的机会。手里抓了把葱,一步一摇地来到波月寺。随着人流进了正殿,他说给佛祖上了供,就是给放了一小缕小葱。在他来说那可是诚心敬意呀。他看看说他的人,原来是瓦匠刘三冲。此人三十多岁,和其他匠人一样,因盖这座寺庙迁居季家屯,已经四年多了。此人细高的个子,走路有点晃,人们说他干活冲,说话冲,吃饭冲,喝粥从来不用碗,就用盆。还有个绰号叫二长腿,平时走路迈出一步足有三尺。一般人跟他一起走路就只能小跑了。韩老歪见是三冲说他,便呲牙一笑说:“三冲弟,你也争先到这里看看有没有佛缘吗?”三冲说:“我不懂得你说得佛缘是什么,今天我们建庙的匠人一个不少都来了,这是我们四年多亲手建起的杰作呀。”老歪说:“这话不假,不仅这个村的人称赞你们,就连十里八滩的乡亲们也称赞这工程干的不赖。你天天在这院里干活,已见过五百罗汉了吧?”三冲说:“见过,塑罗汉塑像时,我还打过下手呢。”老歪说:“有长腿的吗?”三冲听老歪把话题绕到自己身上来,也不急不忙地说:“有,还有光着一只脚瘸腿的呢。不信,等会儿你到后殿看,在五百罗汉中准找到和你一模一样的,你就是他转世来的呢。”说完,他大步跨出正殿,向后殿走去。韩老歪在原地转了两圈,想找回自己的鞋子,结果,不知被杂沓的脚步给踢到哪里去了。没法,只好光着一只脚来到后殿。

季延坤一家人拜完佛,由逢印大师送到大殿前。相互行礼,要出庙堂。晶晶搀着邱氏的手说:“娘,咱们再细细观赏一下吧,今天是开山门第一天,这庙里就不会有点奇迹发现吗。”邱氏看看晶晶,觉得她有些天真,可是刚刚走过的这一圈,只顾上香拜佛了,什么地方也没细看一眼,这座崭新庙宇,建了四年多,究竟有哪些新奇呢。她对季延坤说:“你先带孩子们回去吧。我和晶晶再待一会儿。”季延坤带着孩子们走了。晶晶喜出望外,没想,邱老太太竟然听了自己的话。她搀着邱氏说:“娘,咱还去正殿看看。”邱老太答应着,移步走向大殿。逢印大师送走季延坤又回来陪同邱氏和晶晶,像是给她娘儿俩做导游。

邱氏说:“大师,今天初开山门,寺庙中琐事一定不少,您去忙吧。”逢印大师双手合十讼佛号:“阿弥陀佛,路铺好是让人来踩的,寺庙修好是请施主前来朝拜的,难得贵人来到寺中,老僧哪有不迎之礼。”晶晶说:“刚才不是已经迎过了吗。我和娘只是再随意走走,你去忙吧。”逢印又是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贵人请便,贫僧退到禅房去了。”邱氏这时惊异地看着晶晶,看看这个十五岁的女孩,出落的像个仙女一般的美丽,平时在家,很少看她两眼,今天是在阳光下,在大殿前,在与其她女人的比较下,她显得很美。难怪逢印大师老提起贵人这个词,这孩子真有贵人相。晶晶不理会邱氏怎么看她,只管搀着她往前走,进了正殿,这时正殿里没有那么拥挤了。可是那些上香的烟还在殿内盘旋。

晶晶指着佛祖说:“娘,您快看,佛祖的胸前云雾飘渺,这是吉兆啊。”邱氏说:“这是刚才上香的人太集中了,烟一时消不完了。再过一会儿就看不到这些了。”邱氏刚说完,晶晶又惊奇地说:“娘,您快看,佛祖头上有光环,看见了吗?”邱氏仰头用力张望,什么也没看见。晶晶又说:“是紫色的,这是佛光吧。”她这一咋唬,围过二十多人来看佛光,都挤在晶晶身边,个子高的把头摆到晶晶的头上,这让邱氏很不高兴。她大声喊:“晶晶,没有什么佛光,那可能是阳光的反射,咱快走吧。”晶晶挤出人群。这时来了一位老僧,手中拿着一个画卷,来到晶晶面前,双手合计“阿弥陀佛,女施主,你可见到的是这个图像吗?”说完打开画卷,上面画的与这尊佛像一模一样,头上有一个光环,晶晶兴奋地说:“对,就是它,那个光环比这上边画的还大,另两位佛祖头上也有就是不如正中的佛祖头更明亮些。”老僧收起画卷,双手合十高讼法号:“阿弥陀佛,今日开山门,佛祖显圣了。”邱氏半信半疑,拉着晶晶的手就走,晶晶扭头看看那二十多人,一个也没动,昂着脸,期待着看到佛光。后来听说到了敲响暮鼓的时候他们才离去。有没有人看到佛光,也无人再相传。邱氏问晶晶:“你真得看到佛光了吗?”晶晶低下头说:“也许是幻影吧。”

娘儿俩又在各殿细细地走看了一圈,走出前殿,迈下七步台阶。邱氏要走向庙门,晶晶搀着她,又是一声呼叫:“娘,您看,东墙边那片毛竹,那可是江南的物种啊,怎么在这庙里生长的这么茂盛呢。”一边说着,一边拉着邱氏向竹林处走去。来到小竹林处,邱氏指着一片竹叶说:“还真是生生如画,在北方难得这么一片绿色呀。”晶晶说:“不光这儿的竹子,那边还有碧桃,还有玉兰花,还有垂柳……”她们来到那棵碧桃树下,那树上长满了花骨朵,只欠东风吹来,邱氏抚摸着那些花枝,喃喃地说:“这样最好,真正开放了,就再也找不回你们的童贞。”她像是对人说话,晶晶又喊:“娘,快来看玉兰花,这开紫色的叫什么名字呀?”邱氏慢步过来指着开白色花的说:“这叫玉兰花,那开紫色的,形象与玉兰没差异,但它叫辛夷。”晶晶说:“对,我听说过,它叫辛夷。”邱氏问:“你听谁说的?”晶晶说:“这花种了好几年了,前年的时候,有一天阴天,我怕下雨,就给茂林送学堂一把雨伞,偷空跑到建庙的院里,那时这树才栽上,我听那和尚说,这是一样的花,就是色不一样,不叫一样的名字。”邱氏说:“以前你还小,不懂事,以后成了大姑娘,不许你独身到这地方来。”晶晶低头答应着。邱氏看看这盛开的玉兰花,想起自己这些年的老夫少妻,就像一株白玉兰,才逢春时,就很快地到了秋天,那样地酸懒而疲倦了。她转过身,朝庙门处走去。晶晶在后边喊:“娘,您看这南边四亩多地,平平整整的空闲了四年多,和尚为什么不种地呀。这地上种了一圈的垂柳。这垂柳真好看呀。”邱氏不回头,也不答话。晶晶只好追上去,搀着她的胳膊,二人走出庙门。晶晶一步一转身,三步一回头地向回张望。

晶晶为什么留恋忘返?她真得见到佛光了吗?是庙里的景色让她痴迷?都不是。她在寻找自己的亲人,她想自己的姑姑。三月三,季家屯的波月寺开门的消息,半个月前就送往各个村庄,这是一个不小的动静,方园十里内的村庄都来人了。五百多人的大集会,也是空前的。姑姑为什么不来呢,她知道我落在季家屯村,为什么不来看看我呢。已经十五岁了,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帮着来拿个主意也好啊。还有那些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孩子们,怎么一个也见不到呢。她搀着邱氏走,身上却像背着一块沉重的坯头。

建起了寺庙,就有了庙会。逢一见七,是指农历的初一、初七、十一、十七、二十一、二十七,为季家屯庙会日。波月寺南面的那块方地被称为庙台,这庙台有多种用途。一是为武僧练武的场地,每天晚上有武僧到这里习武,引来很多村里年青人到这里偷学。有的还成了法外弟子。第二个用途,搭台唱戏,逢庙会日都是有大小戏班到这里赶场。庙会集中在庙台,又向四处延伸,到庙会日十几个村庄的人都涌向季家屯来。买、卖、唱的,把整个村庄都成了庙会。第三个用途,保媒拉纤、相亲、相聚的地方。人们把庙会日又当成合亲日、约会日、情人牵手日。留下一句话,叫庙台相亲,看不走眼。第四个用途,那些固定摊主,都有固定的摊位。比如,胡岗的剃头摊、黄半仙的卦摊、季家的米粮摊、陈家的肉摊、刘家的菜摊等等,都早早到庙台上守着自己的位置了。

庙里的小和尚就敲着木鱼前来化缘,只在庙台上一圈一圈的化。人们也高兴地拿了这点纹银,因为毕竟这一天的收入很可观。时间长了,人们也算出寺庙化缘的收入,那可比耕种这几亩地要强百倍呢。不过人们认为,没有波月寺,就没有庙会,也就没有这么活跃的市场。所以人们又说庙台投银是两相情愿。还有一个用途,一些耕地少的农户,到麦收时收了麦子值不得找地方碾场,就把麦子挑到庙台上,把麦子摊开晾好,请武僧到这里练棍。几十趟棍练下来,麦稷被打的粉碎,农户高兴地把麦秸和麦粒收回家去,把庙台打扫的干干净净。自从波月寺开了山门,晨钟暮鼓传出季家屯这个村庄。自从有庙会,村里又增加很多的小经济人。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大有改观。在庙会上,多少生脸的变成熟脸的,多少曾不相识的人,变成了朋友或是亲戚。

这一天,一个老汉背筐,筐里装着一只大白鹅,给那鹅头上插了草标。可是他并不找个地方把鹅放下来,而是背着它走来走去,到了庙台上,看看理发的胡岗师傅,呲牙一笑说:“师傅,你想买我的大鹅吗?”胡岗说:“我正忙,您老找个地方,把它放下,兴许一会儿就有人来买了。”那老汉说:“我想给它找个好人家。”胡岗看看他说:“那你给它找个上九流的人家吧。”那老汉呲牙一笑,又向别处移动。

这老汉姓魏,是魏庄子村人,地道的农户人家,因为穷大辈,人们称他魏爷。他来卖鹅,内心里很舍不得。这只鹅是他从小养起来的,不光长的洁白美丽,主要是能看家护院。家里没有院墙,有一个鸡窝还养了几只鸡,自从有了这只大鹅,那些黄鼬、狐狸、野狗就都凑不到跟前来,一家人尽管睡个踏实觉。可是这一天夜里,大鹅突然狂叫起来,魏老汉起来穿上衣服到外边一看,大鹅正在用力地用翅膀拍打地上的一只大刺猬。魏老汉赶紧拿来铁铣把那刺猬给扔到远处去了。

他看看大鹅,它有点惊恐,嘴里淌着血。他摸着它的头,心疼地说:“它身上有刺,不能用嘴咬它,你打不过它就喊人呀,我来帮你。”他回屋了,刚躺下,那鹅又惊叫起来,魏老汉没穿衣服就跑出来,一看,又是那只刺猬,他拿铁铣把它铲起来说:“你这家伙还能认路吗,这次我把你扔的远远的,看你还能回来不。”他光着屁股,端着刺猬一直走到村外扔到大水沟里。走回家来,冻的浑身发紫了。老伴说:“看样子要是有只狐狸来了,你还光着腚追到它窝里去呢,让它迷上你,跟它过日子算了。”魏老汉嘿嘿一笑,说:“哪有好事等着我呀,咱还是积攒点钱,把院墙垒起来是正事。”

第二天,一家人发现大鹅不吃东西了,一连三天过去,大鹅不进粒米,马上消瘦下来,那双明亮的眼睛也暗淡了。一家人都着急起来,老伴说:“趁现在还肥点,赶紧卖了吧,不然饿死了,什么也捞不着了。”魏老汉只好把这勇猛卫士背到庙会上。他想给它找一个买了去而不杀它的人家,他见剃头的胡师傅面善,便想卖给他,可是人家不买,还让他找个上九流的人家。什么是上九流,他也不知道。

他走到算命先生黄半仙跟前,问黄半仙:“我这大鹅能卖多少银子?”半仙说:“能卖五钱。”魏老汉又问:“我能给它找个买了它而不杀它的人家吗?”半仙说:“能。”魏老汉很高兴,背着筐要走,黄半仙说:“别走,你还没给我卦资呢。”魏老汉懵了,他大声说:“我和你说了两句话,你就要银子吗?”黄半仙说:“一点没错,你可以让大家给评理。”魏老汉把筐放下怒气冲冲地说:“真没见过这种不讲理的事,说话还要钱。”

旁边有人说:“老大伯,您别着急,你要看跟谁说话,说什么话,人家是算命先生,你跟人家说话,就等于求人家算卦,你问的事人家给你解答了,这等于你这卦算完了,你不该给人家卦钱吗?”魏老汉急得一跳老高说:“你们是一伙的,坑我这乡下人呢,咱找个和尚来评评公理。”黄半仙哈哈一笑说:“大伯,不要吵了,这里有座庙宇,你找和尚来评理,要是守着县衙,你还要拉着我去打官司呢。开个玩笑,您就别背着筐到处转了,就在我身边守着筐,等着买主来找你。”魏老汉消了气,他看看黄半仙问:“你是上九流吗?”黄半仙点点头,魏老汉欣然把筐放到他身边,呲牙一笑说:“嘿嘿,我还真没见过只凭说话就能赚钱的人。”

快散集了,有一年轻人看见了这只大鹅,问魏老汉:“这鹅卖多少银子?”魏老汉见问忙答:“五钱。”那年轻人蹲下身子看了看鹅,说了句:“有点瘦了,怎么有点蔫呢?”魏老汉说:“别看蔫,保证没病,我这鹅是与刺猬打架打得,刺伤了嘴,不好吃东西了。有心买吗?”那年青人说:“再少要点吧,四钱行不行?”魏老汉舍不得了,摇摇头。

年青人站起来说:“五钱就五钱,你这个筐子就归我吧。不然我怎么把它抱回去呢。”魏老汉问:“你住在什么地方?我给你送到家去。”他显然不舍得把筐送给年轻人,那年青人看看他说:“我离这儿六里多路呢,你为了一个破筐子送我六里多路?算了,我看你真是老实巴脚的人,筐我也不要了,把这鹅腿捆好,我就抱着它走吧。”说完掏出五钱银子交给魏老汉。

魏老汉接过银子跑到卖菜的摊上找来一块麻绳拴上鹅腿。抱起要递给那个年青人。那年青人说:“就是瘦了点,回去也可以炖锅肉吃。”魏老汉一听这话,把鹅重又放到筐里说:“我卖给你鹅,你可不能杀呀。”年青人说:“你把它卖了,还管我干什么呀,银子不是给你了吗?”魏老汉又对黄半仙说:“兄弟,你不才说,我可以卖给一个不杀它的户家吗?”黄半仙说:“我说的不准,可我没收你卦资呀。”魏老汉红着脸说:“我不卖了。”他想把银子退给那年轻人。

那年青人抓住鹅脖子从筐里提出来,魏老汉抱住鹅身子二人一夺不要紧,鹅头给揪下来了。鲜血喷了一地,也喷了那年轻人一身。魏老汉急得跳着脚说:“没见过你这狠心的年轻人,这样吧,五钱银子我只卖给你鹅头,你就拿着鹅头走吧。”年青人看看身上溅了一身鹅血,把那鹅头一扔,上前抓住魏老汉的衣领,怒声吼着:“你赔我衣服。”魏老汉扔下鹅,二人扭打起来,庙会上混乱起来了。

黄半仙力气小,拉不开,大声喊:“哥,快来拉仗啦,要出人命呀。”他这是在喊胡岗。就近也过来几个年青力壮的,把两人拉开了。魏老汉还一直嚷着:“你五钱银子我收下了,我只卖给你鹅头。”那年青人说:“我不要你的鹅了,你赔我衣服。”周围人没有一人出来给他们评理。

这时来了一位中年人大喊着:“别打啦,不是外人。”来人是季家屯村的张君儒,来到近前对魏老汉说:“打老远就听到你公鸭嗓子说话的声音,怎么你们哥俩打到一块了呀?”魏老汉说:“这事我可理不亏,不信你问这位算卦的先生。”

张君儒说:“我问他干什么呀,我理亏,我请你们喝酒还不行吗。”魏老汉说:“表弟,你认识那小子?”君儒拉过年青人说:“建昌,给表哥赔个不是。”然后他又站在二人中间说:“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他指着魏老汉对青年人说:“这是我大姑的大儿子,我的大表哥。魏庄子村的魏文义。”又指着年青人说:“这是窎庄的姓齐,叫齐建昌,是我奶奶的娘家孙子。你们还连洼种地呢。如果我大姑跟着我奶去姥姥家的话,不就去你齐建昌家吗。我姑和你爹那可是亲姑表兄妹呀。你这哥俩跑到庙台上打起仗来了。”

魏老汉嘿嘿一笑说:“对不住了,小表弟,哥哥给你赔不是了。这钱给你,这鹅我也不要了。”建昌也红着脸说:“我刚才那拳头没伤着你吧,回去对我爹说非挨顿骂不可。咱们这亲戚这么近怎么联系不上啊。”张君儒说:“把鹅提着到我家去。我打壶酒买点菜,回去炖鹅去。喝完酒,你们就都明白了为什么走动不起来的原因。”他们回家了,赶庙会的人更显得稀少了。

波月寺开门,影响到十里八滩。很快就有了奇传,有人说:“波月寺门前的神龟夜里打闪一样地冒神光,它是在向佛祖诉说自己的冤情,结果让佛祖给收走了,送到玉皇大帝那里去守大殿去。现在的神龟只留下一个大石壳。”

有人说:“前殿中的哼哈二将,只哼不哈,人走到跟前他们只哼哼。”有人说:“正殿里显出佛光,僧众们一连七天讼经。”还有说:“后殿的五百罗汉夜里出游,等鸡鸣前归还原位,结果都错位了,一天变一个位置,这要每天都去上香的人才看得出来。”无论传说是真是假还真起到效应,不然县太爷怎么还带夫人前来上香呢。

波月寺的传说,也深深地吸引了那些读书的孩子们。郭先生找到藏先生说:“老先生,自从波月寺开山门以来,常有学生上课迟到,还有半天半天不来上课的。昨天班里一个学生一上午没来,我问他原因,他理直气壮的说陪奶奶去寺庙上香去了。好像上香比上课还重要。不仅如此,这些去过寺庙的学生,回学堂来,夸大其词的传说,让很多学生都受到影响,这可怎么办呢?”

藏先生说:“我这大班也有这种现象,但不严重,既然你说到这种情况,就来个因势利导,领着学生们利用半天的时间去参观寺庙,半天不行,就再来半天,直到学生们把寺庙的景色看够,故事听透,收下心来学习为止。那极个别的再往庙里跑,就准是愚钝的学生,学不成才随他去吧。”

郭先生说:“您的班也这样去吗?”藏先生说:“我的班要带着课题去,今天下午申时,完不成我留下作业的,继续在班里写作业,完成的,去寺庙浏览,前提是,浏览时我要出题答对,答不上对子的人回家写一篇千字文,题目是游波月寺。”郭先生说:“要不人们称你是亚夫子,从您班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就看出您老人家治学有方。我就按您说的去做了。”

波月寺成了学生们的业余课堂,僧众们忙不迭停,乐不可支。虽然没香纸,没有供品,看着那些孩子指指点点,比比划划,也是给佛祖添了喜悦。申时,藏先生带了二十多个学生来到波月寺大门前,严肃地对他们说:“你们就当进了一次考场,考题就是抢答对子。”

说完,他一指波月寺大门口说出上联。“寺庙大门朝西,迎尽夕阳千紫红。”学生们四处观望,开动脑筋来答题。茂林抢上前,指着神龟说:“神龟伸头向南,饮尽面前一塘水。”

藏先生哈哈一笑,转身引学生们进了寺庙。一指钟鼓楼说:“庙设钟鼓非俗物。”藏永发抢着答:“钟声鼓声唤俗人。”藏先生转身面对那片竹林出题:“绿茵如纱千竹翠。”这题可难住众人,有人指着碧桃说:“独株碧桃待春红。”也有指着玉兰花说:“风摇细柳玉兰白。”

这时一位老僧扫完地扛着扫把来到竹林,把扫把立在竹林边上。张仲宇抢着说:“老僧抱帚物归林。”藏先生哈哈笑着说:“都贴边,也都不及格。”

他迈步上了七步台阶,进了前殿给弟子们出题:“蹬七步,听哼哈,天王护法各有策。”稍等片刻小屯村来季家屯就读的走读生张庆芳答:“穿前殿,拜佛祖众仙普渡育乾坤。”藏先生看了看他,点点头。

进了正殿,见到有人正在上香。一般人上香都在上午,下午来上香的都是趁人少来许愿或是还愿的。供桌上摆满了干鲜果品,还有一些散碎的银子,看大师还候着上香的人。

藏先生指着那位上香的人说:“进香拜佛不拜僧。”许官屯村来季家屯走读生刘臣鹏对答:“佛收拜礼僧收供。”藏先生看看他,忍不住笑了出来,众学子也掩面嗤嗤地笑起来了。

进了后殿,学子们被栩栩如生的罗汉塑像所吸引,这个指着一位罗汉说:“像你。”那个指着一位罗汉说:“像他。”相互指认着也相互寻找着像自己的那位罗汉。

藏先生第一次见到学子们在自己的面前心猿意马,活泼可爱,他独自走到五百罗汉的最后一位,顺便找了个布台坐了下来,过了半个时辰,重又来到学生们面前,指着五百罗汉出题:“五百罗汉,卧立腃起,纵观天下人间事。”沉思了一会儿,南陈屯村来季家屯走读的学生郭成志答:“八十位高僧,忙里忙外,全为佛前一烛香。”藏先生听后,微微一笑,带领学生们出寺庙。

来到庙门口停下来,又出一题:“进寺庙,拜佛祖,劝尔收心性。”略一停顿,茂林便答:“出庙门,回学堂,苦做读书人。”

藏先生欣然一笑,来到神龟前,他扶着学生们的肩膀说:“今天是我教你们读书五年来的验收,没有答题的学生回去写一篇文章,标题是,波月寺记,明天交到我的手上,我要向城里的学生推荐,你们要去那里读书了。”孩子们吃惊地望着先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